1 / 52
文档名称: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课件.ppt

格式:ppt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课件.ppt

上传人:qujim2013 2014/5/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泌尿外科陈劭泱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据统计,其死亡率约10%。
传统的治疗效果差,风险大,治疗不彻底。
近年来随着静脉造影术、超声、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的发展及介入治疗、经导管溶栓血管内支架植入、血管成形等治疗手段的引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DVT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DVT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DVT的诊断
DVT的治疗及护理
病因
1856年,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三大因素
(1) 血流滞缓
(2) 静脉壁损伤
(3) 血液高凝状态
血流滞缓
血流滞缓可能是造成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静脉淤血后造成局部组织缺氧,导致凝血酶积聚,并由于细胞的破坏而释放血清素和组织***,这些物质均可诱发血栓的形成。
因手术或重病卧床,长时间行走或长时间乘车船旅行、产程过长等都可使血流滞缓,极易引起下肢DVT。
静脉壁损伤
在生理条件下,静脉内皮细胞层提供最佳抗血栓表面。在内皮细胞的覆盖物中,含有大量的肝素,因此它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并能防止血小板的黏附。
内皮细胞表面还含有一种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C的存在。
静脉壁损伤
静脉内皮中还存在一种核苷酸外酶,它能迅速降解腺嘌呤核苷酸成腺苷从而抑制血小板凝集,内皮细胞本身也能合成一些抗凝物质如前列腺素等,而前列腺素具有强烈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血管壁损伤后上述抗凝物质受损,且激活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过去一百多年来,人们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后天性因素。几十年来,先天性凝血疾病的发生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后天性高凝状态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见于休克、创伤、手术、组织坏死和输血反应等
药物所致——见于长期使用雌激素导致血管内溶血等副作用,肝素治疗病人有5%产生肝素血小板抗体
疾病所致——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癌肿、糖尿病、高胱氨酸尿症、高脂血症、红斑狼疮、妊娠和脓毒血症等
先天性高凝状态
血栓抑制剂的缺乏:
血纤维蛋白原异常:
纤维蛋白溶解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