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总规修编历程 2002 年12月至 2003 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 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 2003 -2020 )》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2 -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 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 30多次, 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 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1、行政区划调整 2、城市规模突破 3、工业产业调整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4、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综合协调三、规划成果、期限和范围(一)规划成果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 6个专题研究报告、 45张规划图纸。(二)规划期限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 -2020 ) 近期: 2003 -2010 年中期: 2011 -2015 年远期: 2016 -2020 年远景: 2020 年以后(三)规划范围 1、市域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面积 12390 平方公里。由于行政区划和规划方针的变动,分为市区和市区外市县两个层次,原近郊区县划入市区以内,现称为中心城周边区县,原远郊区县现称为市区外市县。 2、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为未来市区,包括中心城五城区、高新区和六个周边区县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 3681 平方公里。 3、主城区规划城市建成区范围。以成都四环路为界,分为中心城区和新都——青白江、龙泉、华阳、双流(东升)、温江、郫县等六个周边组团。其范围根据以下行政单元范围界定。 4、中心城区成都四环路以内(含道路外侧 500 米绿化带)的用地范围,面积 597 平方公里。四、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 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西部竞争力最强的都市区。围绕成都发展总目标,突出城市特色,逐步将成都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城市、中心枢纽城市、花园宜居城市、魅力文化城市、山水生态城市和旅游中心城市。(二)城市发展战略 1、整合区域战略(1)逐步构筑成渝环形城镇密集带空间布局。成渝南线:成都——资阳——内江——重庆(沿老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北线:成都——遂宁——南充——重庆(沿渝遂高速铁路、成达铁路和成南高速公路)。(2)积极推动成都平原城镇经济圈城市化进程,形成绵——德——成——眉——乐城市带。以成都作为发展中心,依托成绵高速公路和成宝铁路,推进成——德——绵区域发展,构建城市带的主体部分。 2、协调发展战略(1)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城市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一致,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2)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选择大中小城市多元化发展模式,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向重点城镇合理聚集。将人口流动与城乡建设相结合,重点将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与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相结合,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将农村要素流动和农业发展相结合,繁荣农村经济。 3、经济一体化战略(1)梯度有序的产业集群战略:统一调控城乡土地空间资源,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