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1084-1151)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1084-115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如梦令》和《点绛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开朗活泼快乐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绛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点滴秋景声声愁肠寻寻觅觅(一)怎样入愁动作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若有所失寻觅无果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感受凄苦无告沉痛凄厉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二)赏意象、品愁情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渲染愁情。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一叶知秋牵愁惹恨雨滴梧桐却敲碎人心哀伤﹑愁丝的象征。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冷清凄美的意境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传递出孤寂愁苦(三)为何生愁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