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师团队培训感言:培训无用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教师团队培训感言:培训无用训练营闭营了,可心中泛起的波澜依然无法平复,念及活动的点点滴滴,胸中的感情更加汹涌澎湃。两天里,在那个密闭而狭小的空间内,因为情景的巧置,面具的卸除,音乐的催化,语言的煽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不约而同的掀起了一场完美风暴,不管参与者自身如何的清静无为,如何的闲云野鹤,如何的与世无争,都无法脱离这个温暖的漩涡而被裹挟其中,不能自已。可是,做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肆无忌惮的释放自己的情感只是一种低级的宣泄,“生活在别处”才是我们更需要的不二法门。因此每个人都需要用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这段不平静的心路历程,而且只有当我们撩开情感的面纱,真正认识到对我们以后生活有所裨益的经验法则时,活动才真正实现了其价值的回归。人,都是戴着镣铐的舞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一个朴实,但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规矩很抽象,天地万物,互相冲突,彼此矛盾,但却依然生生不息,靠的就是规矩的力量;规矩很实在,大至国家的政策方针,中至社群的交往法则,小至家庭的稳定和睦,靠的也是规矩的力量。从人的第一声啼哭来到世间,到在别人的哭声中回归自然。自始至终,他都在被大大小小的规矩约束着,束缚着。这种矛盾的实质也就是人的利益自我实现要求与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管仲说过:“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马克思也说过:“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由此,不论中国还是西方的思想家都道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而活,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以自己为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他人即我的地狱”,一般人很难做到如圣人那样无视名利,也不能像清教徒那样隔绝情欲。就算是圣人,如孔子,满口呼喊“无杀”,而一旦掌了权,还是把少正卯给干掉了,细看这个冤大头的最大的罪过不过是妖言惑众,现在真正分析一下这项罪行,还真有点“楚人无罪,怀壁其罪”的味道。还有那些清教徒们,自诩清心寡欲,可就是不知道一不小心,咂出现那么多不知道爹是谁的孩子。所以看来,自我利益的实现是世间万物的天然本性和基本规定,人与人之间的仇杀,争夺,战争无不源于此。谁否认这点要不就是虚伪狡诈,要不就是掩耳盗铃。但只就此逻辑推演,人类社会早就应该灰飞烟灭了,可现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一代又一代,到现在,人口问题反成了社会一大难题。因此,我们必须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每人固然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是必须更要看到,他的这种利益不仅是在社会中形成的,而且必须在社会中,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途径才能实现,这就是利益实现途径的社会性。而人要借助社会的力量就必须服从规则。因为规则缘于人与人之间利益得对抗与制衡,是关于利益的规范。规则对于利益的争取者存有内在的奖惩力量。就象我们那个画脸的游戏,最漂亮的嘴,最漂亮的眼,最漂亮的鼻子,最漂亮的耳朵集合在一起那不一定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脸;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毕加索、达利、徐悲鸿一起作画,也不一定画出世界上最漂亮的脸。因为最美丽的脸是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达到最佳,符合脸部结构的和谐,而个体总想尽力的表现自己,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行为,却与这种规则背道而驰,所以不论自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