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大枣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较.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枣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较.doc

上传人:w8888u 2020/10/2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枣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枣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较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目的:研究大枣的炮制方法。方法:运用7种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大枣进行炮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炮制品中总黄***的含量。结果:净制,炒黄法,炒焦法,炒炭法,砂烫法,蒸法,煮法7种炮制方法比较,各种炮制方法测得的总黄***含量有变化,砂烫法中总黄***含量相对较高且吸收峰图谱几乎与净制品和芦丁对照品的一致。结论:砂烫法为大枣较佳的炮制方法。【关键词】大枣;中药炮制;总黄***;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0055-04 Abstract:,stir-friedyellow,stir-friedcoke,stir-friedcharcoal,sandblanching,steamingandboilingmethods,,,. Keywords:Jujube;Processing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otalFlavonoids;UltravioletSpectrophotometry 大棗为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植物枣(Ziziphusjujuba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常用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为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常用中药,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等,国内外应用前景广阔。大枣历代炮制方法丰富,主要为净制、切制、制膏、蒸制、烧制、煨制、药汁制、酥制、焙制、煮制、酒炙、烘制、炒制等,而今仅沿用了净制、切制、蒸制、炒制等几种炮制方法。大枣最早的炮制方法称为“擘”,始见于汉代的《金匮玉函经》[1],擘去核。梁代《本草经集注》擘破[1]。唐代《备急千金要方》烧灰[1]。唐代《千金翼方》去核蒸之去皮[1]。宋代《太平圣惠方》捣为块,用纸紧裹,火火烧令赤,候冷取出[1]。明代《普济方》煮熟,去皮核,研,去核,温水酒拌匀,焙干[1]。清代《***集成》炒研[1]。大枣炮制方法历代以来都比较多,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蒸制和炒制一直沿用至今,《中药炮制经验集成》的炮制规范中收载了大枣蒸制和炒制的炮制方法[2]。《中华本草》收载了大枣的炮制方法为取大枣洗净,置蒸笼内,加热蒸半小时,取出,干燥即可[3]。而2015年版《中国药典》大枣的炮制只记载了净制、切制和干燥的炮制方法[4],没有其他炮制方法的记载。近20年来,也有学者对大枣的炮制做了深入的研究,一致认为大枣炮制后入药煎出率较高,药效更好,王克周[5]对大枣炮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外力破坏大枣皮、炒黄、砂烫等方法炮制以后,有利于大枣的水溶性成分最大限度地进入煎液,从而提高了药物利用率。但未有文献报道对大枣至今沿用的净制、切制、蒸制、炒制等几种炮制方法进行全面和对比的研究。黄***类化合物是大枣的化学成分之一,大枣中富含多种黄***,如芦丁、槲皮素、当药黄素等,这些黄***类化合物有舒张血管、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本研究通过测定净制、炒黄法、炒焦法、炒炭法、砂烫法、蒸法、煮法7种大枣炮制品中大枣总黄***的含量,确定哪种炮制方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