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福泉古城墙.doc

格式:doc   大小:7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福泉古城墙.doc

上传人:sxlw2018 2020/10/29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福泉古城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福泉古城墙作者:史继忠|图:黔山毛豆明代是贵州开发的一个重要时期,兴起了数千座卫城和府、州、县城,还建起数以千计的屯堡。城堡耸立在万山丛中,巍然峨然。由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城堡多建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或负山面水,或夹河而建,讲究山川形胜。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石料极其丰富,城垣大都用石头构筑,与平原、丘陵地区的土筑城、砖筑城大不相同,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城垣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包括高大的墙体、城门、城楼、串楼、垛口、窝铺,还有月城、护城河、水关等。在群山中修建众多的石城,需要开山凿石,比其他地方要艰难得多。倘若把贵州大大小小的石头城、石头堡连接起来,工程的艰巨,恐怕不亚于万里长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古城、古堡大都消失,侥幸保存下来的古城墙已是寥若星辰。而在被誉为“磷都”的福泉市,至今还保留着一段别具一格的古城墙,的确难能可贵。福泉,古称平越。这里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属于播州宣慰司管辖。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此设平越卫,把卫所插入土司地区。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废除播州杨氏土司,以其地分设遵义、平越二军民府,平越府与平越卫同城。平越战略地位重要,控扼湘广通往贵州、云南的大驿道,将黔东八府与省会及贵州宣慰司连接起来,又可沟通川、黔两省,故设卫后便建城池。平越卫城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马鬃岭扼其喉襟,羊肠河设其险阻”,实为冲要之地。初建时为土城,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改筑石城。城周长一千四百丈,折合4666米,城墙高一丈二尺,宽一丈五尺,呈正方形,有东、南、西、北四门,上有城楼4座,串楼1540间,垛口840个。因城内无水,城被围时,人马常被渴死。成化年间,平越卫指挥张能认为无水不利于防守,便在城西增设小西门,将城墙延伸至河边,筑堰引水入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总兵安大朝、指挥奚国柱、知府杨右陶等计议,在其外增筑一段城墙,将河段包入城中,形成内城,水城、外城的格局。在此,平越城“崇闳雄丽,固若金汤,为贵东之首”。平越古城,在上世纪60年代大都拆毁,只剩下几座券孔城门和一些断垣残壁,诉说历史的沧桑。唯有小西门外,内城、水城、外城至今犹存。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内城耸立在山间平地,水城筑于山麓河畔,而外城则跨过河流、田野,里外三层构成一座瓮城。城墙依山而筑,蜿蜒山间,气势雄伟,有百级石阶可登上城头。这座城垣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河流的一段包入城中,居民可到水城汲水。为防备发生战事时水源被截断,在水城外修建了一道长五十五丈的外城墙。外城墙在两处跨过河流,墙建在两座三孔石桥之上,故被称为“桥上城”。为了让水能够流动,又便于防守,便在桥下设有铁栅闸门,实为两座水关。出小西门,有道路通往水城、外城,因道路要穿过河道,在路下建有五个泄水的桥涵,侧边建有吱哑作声的水碾,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韵。这种城垣结构,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杰作,凝结着中国古代科技与建筑艺术,在国内其他地方不曾见过,其别具一格,令古建筑专家叹为观止。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福泉古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泉古城墙为贵州首创,显示出贵州人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城市的大变迁,平越古城由军事据点演变为地方行政中心,如今变成了一个以磷化工为主的工业城市。在福泉城内,有一座称为“大夫第”的古建筑,它是一个古老的四合院,占地400平方米,现辟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