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水化疗法预防造影剂肾病8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水化疗法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及PCI术的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水化治疗组为研究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测定患者于术前、术后第2、3天清晨空腹抽查患者血清肌酐及监测患者尿量。术前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合并症,术后记录患者并发症及详细的造影剂用量并观察尿量。结果患者应用造影剂前后血肌酐变化水化治疗组造影剂应用后2d血肌酐与应用前比较有增高趋势,常规治疗组应用造影剂后第2天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造影剂肾病;水化疗法;预防;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广泛开展,造影剂肾病(CIN)产生的危险性不断增加,CIN已成为当前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CIN,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术前充分评估CIN的风险并在围术期积极预防CIN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均合并LVEF下降、糖尿病史、肾病病史者共80例,均为CIN高危患者,随机分为氯化钠水化治疗组(50例)与常规治疗组(30例)。80例患者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58~77岁,平均(66±)岁。所有患者均应用造影剂碘普罗胺(优维显),术中造影剂用量50~380ml,平均(165±75)ml,水化组造影剂用量(±)ml;常规组造影剂用量(±)ml。排除标准:对含碘造影剂有严重过敏史患者,伴随严重疾病患者,肾移植患者,终末期肾病而行透析治疗患者,正在应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或其他肾毒性药物的患者,孕妇。 :水化治疗组为研究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均采取静脉补液和口服补液相结合的方法。水化方式的选择:①氯化钠水化治疗组患者在术前3h起生理盐水以1ml/(kg/h)的速度静脉补液至术后12h,同时要求患者适量饮水,静脉补液量与速度依据患者体重、尿量、尿比重及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进行个体化调整。②常规治疗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常规治疗,同样要求患者适量饮水,但对补液速度、时间和总量等没有严格要求。 、术后第2、3天清晨空腹抽查患者血清肌酐及监测患者尿量。术前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合并症,术后记录患者并发症及详细的造影剂用量并观察尿量。 (ESUR)的标准:①造影前基础Scr≥(115μmol/L),造影后48h内Scr升高值>()、或者>基础值的25%。②造影前基础Scr≥(115μmol/L),造影后Scr升高值>1mg/dl()[1]。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因素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非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 2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