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伤春悲秋诗词.ppt

格式:ppt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伤春悲秋诗词.ppt

上传人:875845154 2016/4/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伤春悲秋诗词.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诗宋词元曲名篇导读》之《《唐诗宋词元曲名篇导读唐诗宋词元曲名篇导读》》之之伤春悲秋诗词一、伤春悲秋诗词的内涵界定一、伤春悲秋诗词的内涵界定一、伤春悲秋诗词的内涵界定表达因春、秋节候特征而兴发的种种人生悲苦怨伤的诗词,我们称之为伤春悲秋诗词。我国上古时代“有春、秋而无冬、夏”,“商代和周代只实行着二时制,四时制当发生于西周末叶”。这与中国农业文明的早熟有很大的关系,庄稼春生秋熟的特点和农业社会春种秋收的生活节奏,以及与此相关的春祈秋报、春秋嫁娶等等, 都使人们把春、秋当作了一年的两个基本单元。二、伤春悲秋诗词的发展源流二、伤春悲秋诗词的发展源流二、伤春悲秋诗词的发展源流 1、春秋战国《诗经》中“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 殆及公子同归。”(《豳风·七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小雅?四月》) 《楚辞》中“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招魂》)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2、汉魏南北朝其一,在这一较长的历史时段中,伤春悲秋诗主要的情感内容逐渐集中在相思怀人、羁旅怀乡、时光流逝、生离死别、怀才不遇、盛衰兴亡的悲伤等六个方面。其二,诗人所表达的春恨秋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汉末建安时期,惨烈的大动乱,直接造成了羁旅怀乡、生离死别之情多借悲秋的方式来加以表达,几乎无一例与伤春相关。其三,在先秦到隋代的诗歌中,诗人们对春、秋景物的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只有表现相思怀人之悲的一类诗作,以伤春写恨略高于借悲秋传情。表现其它伤悲之情的诗歌,其悲秋的数量远远高于伤春。其四,就其艺术表现而言,先秦到隋代的伤春悲秋诗呈现出写景与表情日趋精工、细致的总体发展趋向。 3、唐代其一、不遇之悲与报国无门的惆怅深哀也水涨船高,得到长足的发展。杜甫《江上》、刘长卿《松江独宿》其次,在安史之乱和晚唐政局日颓的背景下,此前很少见的盛衰兴亡、伤时叹变之悲,也如清空鹤唳,动人心肺,如杜甫《白帝》、李商隐《曲江》等诗歌,多将这种情感与身世之感、不遇之恨、家国之悲融汇为一体,以磅礴之势写出深沉厚重的春恨秋悲。第三,唐代伤春悲秋诗的伤悲情绪总体上呈现出加强的趋势,一是表达伤春情怀的诗作明显增加,且由孟浩然《春晓》式的惜春,逐渐发展到无端的、没有来由的伤春。李商隐《春风》、《落花》 4、宋代其一、春恨的内容几乎包蕴了爱情失落、仕途坎坷、青春易逝、人生短暂等种种人生的不幸和悲哀。“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冯延巳[鹊踏枝])、“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其次,悲秋词沿袭了以往的传统,大约有两种倾向:一是与自伤身世紧密结合。一是在秋景的描摹中吐露报国无门的愤慨怅惘和忧国伤时的无限苦闷。其三、第四,宋词是典型的女性文学、情爱文学,其主题多男女相思离别,风格多婉约含蓄。因此,伤春悲秋文学发展至此,其写景更细腻,表情更委婉。三、伤春悲秋诗词作品赏析三、伤春悲秋诗词作品赏析三、伤春悲秋诗词作品赏析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1],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2],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3],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楼风满袖[4],平林新月人归后[5]。[1] 闲情:闲愁。[2] 日日:一作“旧日”。[3] 青芜:形容草色碧绿。[4] 楼:一作“桥”。[5] 人:指游人。作者简介冯延巳( 903 —960 ),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两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谥忠肃。冯延巳当政时,南唐国势已日渐衰微,他无力扭转乾坤,同时又卷入激烈的党争中,这种现实处境所造成的内心矛盾,在他的词作中时有反映。冯延巳词的题材虽然与花间词并无二致,多写歌舞宴饮、相思离别,但是他并不醉心于描写女人的容貌举止和服饰,而是着重描写一种心理体验,表现一种感情境界。这种创作倾向正如王国维所言“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 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