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ppt

格式:ppt   大小:4,541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ppt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11/5 文件大小:4.4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节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
、官学的衰落
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
《左传·昭公十八年》:“可以无学,无学不害”
贵族统治力量的衰弱;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诸侯纷争,无暇顾及学校。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第一节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
私学的兴起
÷官学衰落;
学术下移
士阶层的崛起
第一节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
三、百家争鸣和稷下学宫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九流十家——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家、杂家、农
家、小说家。
稷下学宫
特点:1、学术自由;2、教师待遇优厚;3、学无常师;4、教学自由与严
格学规相结合
弟子职》。
意义:1、稷下学宫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2、显示了古代
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3、创造了出色的教育典范(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第一节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
四、私学产生的意义
私学使学校从王宫官府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完成了教育的
独立化和专门化;
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
÷私学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
产生了一批私学大师和教育著作
第二节孔子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夏历八
月廿七日(阳历9月28),卒于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十一日(阳历
3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每年都庆祝
孔子的生日。
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贡献:1、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2、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第二节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教育基本理论上的主张
教育的社会功能
1、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来看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
2、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来看
庶、富、教”
3、从教育与法律的关系来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二节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教育基本理论上的主张
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功能
1、教育对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性相近也****相远也”
2、早期教育尤为重要;
“少成若天性****惯之为常”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之,困而
不学,民斯为下矣。”“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第二节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教育基本理论上的主张
今关于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弟子三千,有鲁国贵族子弟孟懿子,也有被称为“贱人”的仲弓父和“鄙
家”的子张;有以货殖致富、家累千盆的自贡,也有捉肘见襟的原宪和穷
居陋巷的颜回,还有穷困至三天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
子贡说:“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
历史作用:(1)打破了奴隶贵族的教育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
(2)对战国时期文化学术的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起到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二节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教育基本理论上的主张
教育目标—“士”和“君子”
士——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志于道,有才能。
君子——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修已安人的治国安民之才。
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
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个特点:偏重社会人事,重文轻武,轻视科技与劳动(“君子谋道不谋
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