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最美乡村——婺源
旅游规划分析
1
定义
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其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
二是以乡村作为旅游吸引物,
二者缺一不可。
2
起源
国外: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 展,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乡村旅游是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产物
我国: 作为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国家政策等在我国乡村
旅游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3
我国乡村旅游类型
都市依托型——以农村、农园为主要特色,自然性、
科技性为突出(四川“农家乐”、北京
民俗村)
景区依托型——以民俗民族文化或景观资源为依
托,强 调乡村文化品位(贵州天龙
屯、桂林的龙胜梯田)
4
对比
类型
区位条件
特点
客源市场
旅游目的
实例
都市依托型
大都市郊区、城市绵延带
一定产业化程度的观光农业
都市居民,长住都市的境外人士
休憩、度假
京郊农村、珠三角农村
景区依托型
有吸引力资源的可进入的乡村地区
田园风光,特色建筑群,农耕活动
以城市居民为主的外地游客,境外游客
文化观光
浙江嘉兴的乌镇、安徽西递宏村
5
婺源乡村旅游案例分析:
(一)区域状况
(二)规划期限
(三)战术目标
*(四)开发措施
(五)效果
*(六)与国外乡村旅游对比
*(七)不足之处及建议
6
7
8
婺源旅游区域状况
婺源位于赣东北,与皖、浙两省交界,是山区县,呈椭圆形。
一、自然条件
1、 地貌
属丘陵区,地形上呈“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特征。山地占总面积的
%,婺源县 为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春、秋
短,冬、夏长,季节特征明显。日照较短,雾日较多,年无霜期250天左右。
 2、水系
3、 生物资源和植被
二、 社会状况
1、行政区域变迁
婺源古属“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建县,以婺州水之源因名婺源,建县
至今已有1265年。
2、人口与民族
   婺源古称山越之地,4000多年前就有居民劳动生息。%以上
本县人口主要聚居在河谷地带及溪流沿岸。丘陵地区人口较多,山区人口较少。由于山多
田少,外出经商 谋生成为习俗。生活在本县的实际人口低于统计人口,婺源县有着相当宽
裕的生态空间。
  3、交通
黄山机场、景德镇机场、婺源火车站
三、经济发展
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婺源虽地处华东,但与长三角发达经济区的链接滞缓。传统农业色彩浓
厚,工业颇为薄弱,长久以来,经济实力不强。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