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增值税纳税评定讲义
第1章   纳税评定概述
一、纳税评定产生和发展
纳税评定是一项国际通行税收管理制度,起源于西方税务审计制度,现在大部分西方国家已建立了纳税评定体系和税收评定模型。中国纳税评定工作起步较晚,其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
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靠,集中征收,关键稽查。”税收征管新模式全方面开启,部分省市税务机关开始了纳税评定实践探索。1998年开始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纳税申报审核评税措施》,提出“审核评税是指主管税务机关依据纳税人报送纳税申报资料和日常掌握多种税收征管资料,利用一定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一个纳税期内纳税情况真实性、正确性及正当性进行综合评定。经过对纳税资料审核、分析,立即发觉并处理纳税申报中错误和异常申报现象”,标志着中国纳税评定实践正式开始。
(二)发展阶段
1999年青岛市国税局将外资企业“审核评税”扩展到内资企业,在实践中率先提出了“纳税评定”概念,以后纳税评定工作陆续在部分省市税务系统推行。
20XX年6月6日印发《国家税务总局相关开展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专题检验等问题通知》(国税发[20XX]61号),提出“对检验范围所列企业进行增值税纳税评定(案头稽核),筛选含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偷税行为嫌疑稽查对象。”第一次在国家税务总局正式文件中提到“纳税评定”。紧接着于20XX年6月15日印发《国家税务总局相关加强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相关问题通知》(国税发[20XX]73号),提出“管理部门必需依据《增值税日常稽查措施》对商贸企业按月进行增值税纳税评定。”从“日常稽查”角度提到“纳税评定”。
20XX年12月国家税务总局制订印发了《商贸企业增值税纳税评定措施》(国税发[20XX]140号),明确要求了纳税评定程序、指标和方法,使商贸企业增值税纳税评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和此同时,全国各地税务机关不一样程度地相继开展了以增值税为关键纳税评定工作,有省市在市、县税务机关建立了纳税评定专业管理机构并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纳税评定工作。
(三)全方面开展阶段
20XX年10月印发《国家税务总局相关深入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若干问题意见》提出“主动开展纳税评定工作”,对纳税评定工作内容、方法方法进行了具体叙述,开始将纳税评定全方面引入税源管理。
20XX年7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深入明确和强调了深入开展纳税评定各项要求,推进了纳税评定工作全方面开展。
20XX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定管理措施》出台,标志着中国纳税评定工作开始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中国纳税评定产生背景
纳税评定是税收制度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停完善和发展客观需要,也是税收征管改革逐步深入肯定结果。开展纳税评定工作是新时期强化税源管理关键内容和手段,是深入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推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不停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必由之路。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纳税评定
税收征管负担着全方面落实国家税收政策,保障税收收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关键任务。依据税法和政策,经过各方面管理工作,使税款实征数不停靠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和经济协调增加是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关键目标。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首先,纳税主体、课税对象、纳税步骤日趋复杂,致使税源改变规律、纳税申报质量难以掌握,税收征管难度增大;其次,税收征管理念、操作方法发生了根本转变,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用纳税评定方法监控税源,符合现代化管理理念,也符合国际上通行做法,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二)推进依法治税需要纳税评定
经过科学、有效税收征管形式和手段,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维护良好税收管理秩序,确保各项税收政策方法落实到位,保护纳税人和税务机关正当权益,是依法治税客观需要。作为强化税源管理,促进纳税遵从,提升纳税申报质量科学管理方法,纳税评定成为新形势下推进依法治税必需选择。
(三)税收征管改革为纳税评定提供了实现条件
税收征管改革不停深化,以计算机网络为依靠新型税收征管模式建立和完善,极大增强了中国税收征管能力,尤其是以增值税信息管理系统(金税工程)和综合征管软件(CTAIS)为标志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增值税信息管理系统在对专用发票防伪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遏制了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扣税违法犯罪活动,也为以信息化为基础前提条件纳税评定提供了可能。
(四)提升税源管理水平需要纳税评定
近几年,中国税收征管取向开始从追求规模、速度转为重视税收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