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生态环境资源公益诉讼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态环境资源公益诉讼研究.docx

上传人:cjc201601 2020/11/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态环境资源公益诉讼研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生态环境资源公益诉讼研究
生态环境资源公益诉讼研究
摘要: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诉讼推进是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最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唯有加强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设,才能日益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同时可以推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一、公益诉讼的概述
公益一词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所谓公益诉讼,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益诉讼包括所有为维护公共利益的诉讼, 狭义的公益诉讼是指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资源公益诉讼, 是指在生态环境资源公共利益可能或正在受到侵权的情形下,个人、社会团体组织、有关机关,出于保护公
共利益的目的,将不法侵害人诉至法院, 要求其停止侵害、 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的诉讼。 这是一种公益性质的诉讼, 起诉人提起诉讼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获取私利。
二、我国生态环境资源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一)我国生态环境资源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
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资源问题。 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资源问题突出表现在: 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
1 / 10
霾情况;森林资源匮乏,森林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林采伐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地下超采,水位下降,华北地区地下超采形成的沉降漏斗已连成一片, 地下水沉降漏斗由点到面,由城市向农村发展,面积越来越大,出现了区域性大范围的漏斗;湿地变农田,湿地破坏率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乡镇工业污染严重, 农村耕地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 禽畜和水产养殖加剧了农村污染。
(二)生态环境资源破坏现状形成的原因
造成生态环境资源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但是人为因素更为主要。我国工业化时间起步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发展,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重用轻养 ”是造成生态环境资源破坏的主观原因。 由于认识的历
史局限性,长期以来,未能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未能贯彻实施。 在处理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问题时, 往往不
能正确处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 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在自
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一直采取的是 “重用轻养 ”,只开发、不保护的
2 / 10
态度。与此同时,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错误观念派生的“资源低价,环境物价 ”的经济政策,助长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思想和掠夺式地开发资源的盲目行为, 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造成生态环境资源破坏的主要因素。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资源浪费的用时, 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农业生产普遍采用大水漫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水
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矿产资源开采的回收率低, 损失浪费严重。铁路、公路等建设,大量开山取石、铺路搭桥中,由于管理和运作不善,造
成新的水土流失。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全国性的生态环境检测网络,不能对环境现状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一些部门单位监督不力、执法不严,使许多环境资源破坏现象屡禁不止, 加剧生态退化。同时,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一些产业在税收和政策方面缺乏国家支持,广大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并且,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仍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还不完善,
在我国,构建生态环境资源公益诉讼制度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生态环境资源公益诉讼作为一种公益性的诉讼形态备受国人广泛关注, 它是公众参与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权益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 同时也能促进我国生态环境资源法律和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事业的发展。
三、公益诉讼是对生态环境资源破坏的司法救济
(一)公益诉讼制度形成的政治理论基础
十八大政治报告把环境污染作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