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文档名称:

煤矿三违事故案例剖析.ppt

格式:ppt   大小:2,863KB   页数: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煤矿三违事故案例剖析.ppt

上传人:iris028 2020/11/9 文件大小:2.8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煤矿三违事故案例剖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煤 矿 事 故 案 例 剖 析
麻窝煤矿2014年度岗前培训教案
1
☆ 顶板事故剖析
2
南桥煤矿“”顶板事故
1998年3月22日12时48分,南桥煤矿掘进三队在18509回风顺槽距18509工程巷29米处发生一起顶板事故,伤亡一人。
一、事故经过:
1998年3月22日八点班,掘进三队队长贾某正召开班前会,零点班班长王某七时左右电话汇报“工作面及巷道压力大,有片帮、断棚现象”。贾某安排早班班长李某某组织本班人员,对压力大的地方,由外向里加棚维修,棚子必须背实、刹紧。指定班长李某某观察顶板,全面协调指挥,加棚时注意安全,维修好后再生产。   李某某带领杜某、白某、范某、任某四名工人加棚维修,其余八名工人由外向里运送材料。维修到距工作面13米处,发现顶板掉碴和断棚响声,有人喊:“向外跑”,人员快速撤退,李某某摔倒,当即被冒落下来的棚梁、煤、石头埋压。清点人员不见李某某,就赶快到冒顶地点扒煤抢救。12时46分将李某某扒出,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支架失去稳定性,发生推垮型冒顶事故。
   2、重要原因:
3
(1)生产管理和现场管理不严、不细,致使工程质量低劣,巷道部分支架刹顶不实,背帮较差,受相邻矿采动压力影响,片帮严重,导致支架失稳。   (2)对压力异常增大的事故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不力。    3、间接原因:   (1)职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知识,识险辩险能力差。   (2)业务保安责任落实不够扎实,区队干部安排工作不具体,处理重大隐患,队干没有现场跟班指挥。 三、事故点评: 这起事故发生在新掘巷道的加棚维修期间,可以说明,该巷道在初始的支护强度设计方面就存在不足,对地质变化和围岩压力的预测预判工作做的不到位,从而导致施工单位不得不采取紧急的加棚维护措施。同时,施工区队在巷道支护已发生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加棚维修时,没有制定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区队管理人员对维修工作重视不够,既未向生产技术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及时汇报,又无区队管理人员跟班现场指导、指挥,只是凭借以往经验仓促上阵,致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巷道维修原则施工,在外段支架未彻底加固、退路不畅的情况下,在里段盲目施工,最终,外段支架被压断,李某在外撤途中摔倒,被棚梁和煤岩埋压致死。   再者,这也是一起典型的因工程质量低劣而引发的事故。巷道在施工初期,就因区队生产管理、现场管理和质量验收不严、不细,导致工程质量低劣,部分支架背帮、刹顶不实,导致巷道因受相邻矿区采动影响,而发生片帮和围岩、支架破坏等隐患。这提醒我们,在生产安全管理中,必须加强生产现场和工程质量管理,必须要加强科队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责任落实工作,及时消除各种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
4
南桥煤矿“”顶板事故现场示意图
5
南桥煤矿“”顶板事故
1998年5月4日早班,采煤二队在14510工作面机头施工缺口,发生冒顶事故埋压两人,一人脱险一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
1998年5月4日,采煤二队早班班长王某带领李某某、冼某某施工14510工作面机头缺口。他们三人进入工作面机头缺口做好准备工作,布置炮眼完毕。这时工作面其他人员已经收工升井,按《作业规程》应该边放炮边维护顶板,但他们并没有按规程要求去做,而是将装好的炮一次性放完,并违章在大面积空顶下攉煤,由于空顶时间较长,顶板上一块长2米、宽1米、厚50-300毫米的石块突然冒落,将正在攉煤的李某某、冼某某当场埋压,经抢救冼某某脱险,李某某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空顶作业,发生冒顶事故。
2、重要原因:
(1)大面积(×)空顶,班长王某违章指挥,工人李某某、冼某某违章作业。
6
(2)盯面安监员南某擅离职守,工作责任心差,使现场失去监督管理。 3、间接原因:   (1)《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贯彻不力,安全教育抓的不够,职工“安全第一”思想树立不牢。   (2)现场管理松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三、事故点评: 这起事故首先是在没有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施工的情况下发生的。班长王某身为生产现场的安全第一责任者,应该知道三大规程中明确规定:严禁空顶作业。可是王某却为了提前完工,进行违章指挥,使李某和冼某在大面积空顶的条件下,冒险作业,导致冒顶伤人。同时,《煤矿安全规程》第五条明确规定:职工有权制止违章作业,拒绝违章指挥。而李某和冼某在接受违章指挥时,对自己应有的权利不明确,没有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由此说明,该矿在对职工的日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