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2014输血指南专家共识.ppt

格式:ppt   大小:67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4输血指南专家共识.ppt

上传人:精品小课件 2020/11/12 文件大小: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4输血指南专家共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4围术期输血指南
1
围手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手术期输入血液(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有关的血液成分;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辅助治疗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失血或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2
一、术前评估
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
 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吡格雷、阿司匹林等;
 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5、运用临床结构化问卷法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史及详细用药史;
 6、一般体格检查;
 7、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 血型和Rh 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 抗体等,对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进行术前血小板功能评估;
 8、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
 9、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3
二、术前准备
1、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停止或调整抗凝药物,可预防性给药改善凝血功能(如氨甲环酸和6-氨基乙酸等)。择期手术患者可推迟手术直至抗凝药物的效力消失;
4、既往有出血小板功能检测,并判别血小板功能减退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
 5、了解患者贫血的原因(慢性出血、缺铁、肾功能不全、炎症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考虑拒绝输血的患者术前可考虑铁剂治疗,排除缺铁因素,术前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6、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
 7、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
 8、Rh 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4
三、围手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1、 围手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1)失血量监测:密切观察手术失血量(如吸引器和纱布计量);
(2)重要脏器灌注或氧供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Hct),必要时监测血气和酸碱平衡、电解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pHi ;
(3)凝血功能监测:包括实验室诊断项目如血小板计数、PT、APTT、INR 、纤维蛋白原等,必要时应进行床旁及时凝血监测如血栓弹性图(TEG)、Sonoclot等;
(4)监测原则
A、除常规监测外,术中出血患者应在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和凝血功能的监测下指导成分输血;
B、围手术期应维持患者前负荷,但应避免全身血容量过高;严重出血时,应考虑动态评估液体反应性和无创测量心排量的测定,而不仅仅依赖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作为唯一判断血容量的标准;
C、出现急性出血时,建议反复测量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清乳酸水平以及有无碱不足,以监测组织灌注、组织氧合及出血的动态变化;
D、活动性出血者,在避免高氧血症的同时,吸入氧浓度应该足够高,以预防动脉低氧血症的发生[PaO2<(200mmHg)]。
5

纯度高,针对性强,提高输血疗效并减少体循环负担
减少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病毒的传播
一血多用,充分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
6
3、输红细胞
输入的指征:建议采用限制性输血的策略,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围手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7
以下情况需要输红细胞:
 A、血红蛋白<70g/L;
 B、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III~IV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 治疗无效者;
C、血红蛋白低于80g/L并伴有症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对液体复苏反应迟纯的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考虑输注红细胞;
 D、术前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相对较高的血红蛋白80~100g/L;
E、对于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的患儿,建议血红蛋白维持高于80g/L的水平。
8
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浓缩红细胞补充量=(Hct 预计×55×体重-Hct 实际测定值×55×体重)/。
小儿:红细胞补充量=(Hct 预计-Hct 实际测定值)×体重×5(Hb单位为mg/dl)。
9
(4)注意事项
A、不能依赖输红细胞替代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