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储盖组合测井.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储盖组合测井.docx

上传人:江湖故人 2020/11/1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储盖组合测井.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储盖组合测井
主题词摘要:封闭性油气藏未封闭性油 藏总孔隙度渗透率盖层测井解释
生储盖组合
引言
多年来,测井界为了提高测井解释精度, 一直非常注重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岩电关 系等方面的探究,储层参数计算精度不断提 高。即使如此,在一些地区个别层位的油气 水性质的判别上仍经常出现失误。 原因是油
气聚集成藏后,假如地质运动使盖层封盖性 能变差,油气藏就会被破坏,轻质组分大量 散失,地层水潜入,重组分滞留在孔喉之中, 形成残余油气藏。这种油气藏,钻井显示有 时相当好,岩屑录井或钻井取心常可描述为 含油、油浸、油斑等高级别的油气显示,但 是实际含油饱和度一般低于 50%这类储集 层试油结果常为水层或含油水层,和油气显 示不相当,和测井计算的含油饱和度指标也 不符合。为此,测井解释不能只偏重油气藏
的储层探究,盖层封闭性能好坏,直接影响 着油气的聚集和保存。 测井解释不但要考虑 储层条件,也应从油气成藏的保存条件出发, 分析油气藏是封闭的还是开启的, 在此基础
上充分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全井段、全剖面 储盖组合综合解释。
泥页岩盖层测井评价
用测井方法探究泥页岩盖层,主要包括 总孔隙度© t、有效孔隙度 © e、渗透率K、 含砂量Vsd、厚度H、突破压力Pa等参数。

厚度是盖层评价必不可少的参数之一。
尽管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 只要有几米厚泥 岩就能封闭油气,但厚度的增加,必须能提 高盖层的质量。
世界上大型油气田无不具较厚盖层条 件为前提,如西西伯利亚、欧洲西北部盆地、 北美西部盆地等。我国陕甘宁盆地中部奥陶 系风化壳大气田,直接盖层是石炭系本溪组 的铝土岩,厚度变化范围为 6〜18m不等, 平均厚度13m辅助盖层是石炭系太原组的 泥质岩、致密灰岩及煤层,厚度为 7〜56m
平均厚度
含砂量
苏联学者阿不杜拉曼诺夫对盖层探究 表明,当深度大于1000m时,盖层中粉砂质 的多少对封闭性能的影响十分明显。 随着粉
砂组分的增长,大直径的孔隙优势增大,渗 透率增大,突破压力减小,封闭能力降低。 当埋藏深度超过3000m后,随着泥岩中粉砂 颗粒含量的增加,孔道直径虽也增大,但由 于压实功能强烈,泥质粉砂岩的孔隙度、渗 透率降低,含砂量对封闭性能影响减弱。
总孔隙度
泥岩盖层总孔隙度反映了泥岩的压实 程度,总孔隙度越小,压实程度越高,孔隙 喉道半径越小,泥岩孔隙毛细管力越大,渗 透率越低,封闭性能越好。因此,泥页岩盖 层总孔隙度是反映盖层封闭质量的重要参 数。图1是实验室分析突破压力和总孔隙度 及有效孔隙度关系图。从图 1中可以看到, 泥页岩总孔隙度和突破压力呈非线性函数 变化。据理论计算,对连续油气柱不太大的 油气藏来说,只要有1MPa以上突破压力的 泥岩即可封闭油气藏。这个量值所对应的泥 岩总孔隙度约
30%从成岩角度考虑,只要 泥岩埋深达1000m左右,泥岩总孔隙度即可 由70以降低到30%具备封闭油气藏的能力。 如青海东部涩北气藏、台吉乃尔气藏为第四 系砂岩储气,封闭层泥岩孔隙度为 28%^ 30% 因此,30%^个孔隙度量值可以作为泥岩盖 层封闭油气的下限临界值。
泥页岩盖层总孔隙度的计算,其关键参 数是干粘土的中子、密度测量值。测井计算 处理可依据单井资料的中子-密度频率交会 图,取得该井干粘土的中子、密度测井值, 然后利用图2计算泥页岩盖层的总孔隙度。 取得泥岩总孔隙度后,再计算泥岩的突破压 力。

讨论泥岩总孔隙度同突破压力的关系,
是把盖层看成均一化的理想盖层为前提。 实
际上,在大范围内泥岩的岩性、结构和孔隙 并不是单一的,在各种成岩功能和构造功能 下,还常产生次生孔隙和微裂缝,它在某一 局部范围内或某一深度段可能存在各种形
式的微渗漏空间。
对比图1中有效孔隙度、总孔隙度和突 破压力关系曲线,两者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但曲率、两个端点的渐变稳定值有所差别。 有效孔隙度和突破压力关系曲线变化曲率 比总孔隙度和突破压力关系曲线变化曲率 大的多,说明有效孔隙度比总孔隙度对突破 压力的制约功能强,换言之,即有效孔隙度 比总孔隙度对盖层封盖性能的影响大。 两图
中的端点渐变稳定值摘要:总孔隙为 30%寸 突破压力趋于极小稳定值,而有效孔隙度为 22逐右时突破压力即趋于极小稳定值;总 孔隙度为5蚯右时,突破压力趋于极大稳定 值,而有效孔隙度为 旌右时,突破压力才 趋于极大稳定值。有效孔隙度在 0〜6%之间 变化时,对突破压力的影响最为显著,是影 响盖层质量的敏感区间; 而总孔隙度在这个 区间变化时,对盖层质量影响不大。有效孔 隙度在大于6%勺范围内,孔隙度的变化对突 破压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是影响盖层质量发 生变化的关键区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