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第七章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
(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 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 以及动、静转化)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在是否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1N。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对应长短) 、方向(箭头方向)、作 用点(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 大,线段应越长。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 小有关。
9、力的测量: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3)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或在一定范围内(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在力的方向上调零;“读”:
读数=挂钩受力,视线正对刻度板。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它
受到的拉力的大小。
D、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通过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
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等。
10、 相互作用力:性质: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直线上;④作用在
两个物体上。⑤同时存在
11、 重力:
(1) 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 mg其中g=/kg它表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
力为。近似时取 10 N/kg
(3)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面是否竖直和
地面是否水平。
(4)重力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 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2、 摩擦力:
(1)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
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 分类:
广静摩擦
摩擦力 < 广滑动摩擦
-动摩擦Y
「滚动摩擦
(3)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
有时起动力作用。
(4) 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 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3、 滑动摩擦力:
(1)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2)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直
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所有熟视无睹条件都 是保障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平衡)
(3)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
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 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 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14、 摩擦力的应用:
(1) 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2) 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
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太空飞船在太空中绕某星球运行,它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 不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
自由飞行的飞船实验定中能使用的仪器是(A、密度计,B、温度计,C、水银 气压计,D、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