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县城总体规划(第三次修编)公示(二)
叵发布时间:2010-06-12 所在地:湖北
行业:规划设计
截至日期:未确定
标书下载::3
摘 要:规划5个居住区:1、老城居住区:位于西门河以 东、马栏河以南,规划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 2、孙家湾居
住区:位于白窝河东南和马栏河以北,规划以二类居住用地 为主,河口地带布置少量一类居住用地; 3、新城居住区:
位于西门河以西、盘峪河以南西关地区,规划以二类居住用 地为主,滨河地带布置少量一类居住用地; 4、桃园居住区:
位于房县北部,三道河以北,规划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 5、
唐城居住区:位于房陵大道南侧,西门河东西两侧,规划以 二类居住用地为主。
招标内容:
第四章 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29条 县域交通规划
1、 规划拟建的谷竹高速公路从县域中部(县城北部)横贯东西;南北向十房高速公路在县城北部与谷竹高速公路交汇。
2、 规划G209线、S235线、S305线为一级公路,形成区域性对外交通主轴。
3、 规划县道大木厂镇〜岳竹(十堰市)线、车家湾 〜秦口〜深河乡(竹山县)线、狮子岩 〜九道乡〜柳林乡(竹山县)线、青 峰镇〜万峪河乡〜盐河池镇(丹江口市)线、榔口乡 〜沙河乡〜观音堂(谷城县)线,形成县域对外交通骨架。
4、 其余县道均规划为二级公路;乡道规划为三、四级公路,起联系各乡镇,完善并加密县域公路网的作用。
5、 重点建制镇和一般建制镇,各规划一座长途汽车客运站;乡镇各规划一座长途汽车停靠站。
6、 拟建十(堰)宜(昌)铁路穿过房县县城,在县城东北设有客货站场一座。
第30条 县域给水排水规划
根据房县不同地势条件,采用不同的供水方式。北部与南部山区,地理高程落差较大,人口分布零较散,资源储量小,居民 取水主要为泉水,靠山塘蓄水和溪沟水。规划依据水源条件,采用分散供水方式供水,分片就近独自建设水厂。中部县城采 用集中供水方式。
第31条 县域电力电信规划
1、 在上龛乡规划设置一座 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 +。
2、 大木厂35KV变电站升压为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 2MMVA。
3、 现有的陵一青110KV电力线路改为由规划的城东 110KV变电站供电。
4、 现有的陵一秦110KV线路改为由规划的220KV变电站供电。
5、 根据农话预测将军店镇、青峰镇、大木厂、化龙镇的程控交换机容量进行适当增容。
第五章城市旅游规划
第32条 旅游发展策略
以温泉浴疲、文化沁心”为旅游主题,切入 三峡览胜、神龙探野、房县浴疲、武当悟道 ”的黄金旅游线,借道 两山一江”融入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第33条 旅游发展总体目标
规划形成以野人洞、野人谷为核心,以温泉、房陵特色文化游览区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格局,使房县发展成为十堰市民的休闲 度假区、湖北省著名的探秘、休闲、观光旅游地。
第34条 旅游主题定位
房县旅游的主题定位:以 探桥上双野、逛军店老街、泡皇家温泉、品房县黄酒 ”为房县旅游的主打品牌,综合展现房县的诗
经文化、流放文化、山水文化、温泉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
房县旅游的功能定位:改变单一的观光旅游,成为探秘旅游、休闲旅游和观光旅游三结合的综合旅游。
房县旅游的目标定位:成为鄂西北和湖北省著名的探秘、休闲、观光旅游地。
房县旅游的市场定位:抓住 两山一江”鄂西生态文化圈”旅游线上的客源市场,扩大来自十堰的休闲度假市场,培育省内 的房县旅游热线市场。
第35条 县域旅游产品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 一心二轴四区”的旅游空间结构。
一心:即房县旅游服务综合中心 一一县城。作为旅游服务中心,强化 吃、住、行、游、娱、购”产业链条,打造特色鲜明的
旅游形象。
二轴:即沿209国道和305省道纵横交叉于房县县城的旅游主轴。其中, 209国道连接柳树垭景区、观音洞景区、挂榜岩景 区、野人洞(谷)景区等,形成房县旅游业主题发展轴线,突岀房县旅游特色,带动房县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305省道连接
庐陵王故居、显圣殿景区、黄香墓、观音洞道教文化景区、温泉度假村、尹吉甫诗经文化地,将此作为房陵文化走廊旅游带, 同时将竹山、竹溪、保康、荆门等地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
四区:即温泉度假区、野人探秘旅游区、柳树垭生态休闲观光区、房陵特色文化游览区。
温泉度假区:改建温泉度假村、改造温泉游泳馆、新添温泉戏水馆,形成独具特色的温泉休疗养度假区。
野人探秘旅游区:位于野人谷镇,包括野人谷风景区和野人洞风景区,是房县旅游产品中的主打景区。通过对两大景区的整 合提升,全面展示野人旅游产品的独特性、稀缺性和神秘性,形成房县旅游的特有品牌,成为"两山一江"黄金旅游线路上 的必游景区。
柳树垭生态休闲观光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