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格式:docx   大小:48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上传人:相惜 2020/11/18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种群的特征》(第1课时)教学设计
西安市华山中学李素文
一、【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种群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特征呢?研究这些特征具有什么意义?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生命科学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在分子水平,必修一已经从蛋白质和核酸等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必修三的前三章使学生从个体水平了解到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通过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本节开始,学生则需要从群体的角度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的代表图形。

2. 能力方面
,掌握样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捉放实验”,掌握标志重捕法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利用生物但不伤害生物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五、【教学难点】


六、【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引导法、解说。
七、【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样方模拟实验材料捉放实验材料
八、【课时安排】45分钟
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置疑引入教师活动
生物体都能够通过自身生命活动的调节来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在自然界中生物是单独存在
的吗?生命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各种行为会
不会受到其他生物体的影响呢?
如何体现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呢?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学生回忆前三章内容并回答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前面所学内容与现实情况的矛盾,是学
教学过程
二、探究过程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种群的概念
根据种群的概念,提示学生列举种群的实例
师生共同对所列举的种群实例进行修改
课件展示:
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

群?
教师总结:每个种群都不是个体简单的叠加,这
个有机的整体能够表现出哪些个体所不具备的
特征呢?
课件展示:生物统计数量的有关资料及问题

上,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到上世纪70
年代才发现这种木雀的存在,但由于栖息地遭到
破坏以及一些食肉性动物(如猫和猫鼬)的引入
等原因,其数量不断地减少。据野生动物专家统
计,2003年这种鸟类的数量仅剩下3只,最终人
工交配失败,数量为0,导致灭绝。
,迅速生长,蝗虫产
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
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
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当抽样调查统
计出每平方米超过20万粒卵时则有可能引起蝗
灾。


教师总结:对于生物种群来说,人们研究的核心
问题就是种群的数量,那么种群的数量应该如何
进行统计呢?
教师举例:对于个体较大,总数不多的生物可以
进行逐个计数。
课件展示:假设这是一块100m2的草地,图中每
个红色圆形代表一株蒲公英,蓝色三角形代表其
他植物,如何估算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教师质疑:为什么大家的方法都差不多,但结果
差别较大,为了评定哪种结果更准确,我们需要
先了解一个概念。
课件展示:种群密度的概念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举例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并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利用所给模拟实验材料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展示估算方法生更容易接纳新知识,激发学生研究欲望。
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快速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初步体验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三、理解运用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练习教师活动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教师强调: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教师强调:估算数值的准确性决定种群密度的真
实性,所以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群数量的
估算。究竟应该怎样进行种群数量的估算呢?
课件展示:探究活动——探究某花圃中蒲公英的
种群数量(展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图片)
教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