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风险防控.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风险防控.doc

上传人:wxc6688 2020/11/19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风险防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文农村信用社贷款资产存量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经济方面的影响,也有政治方面的影响。农村信用社与我国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属于经营货币资金、授受信用的高风险行业,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贷款风险。但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现行的政策环境、经营体制、经营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及业务内容等方面的原因,因而农村信用社发生贷款存量风险的概率及造成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按照一般的分析,贷款存量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体制的转变、市场的变化、自然的风险、政策性的因素、经营管理方面的局限、贷款对象及贷款方式的不当、历史的状况、经营环境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而若从农村信用社贷款存量风险的性质上划分,又可分为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几方面的原因。
  一、信用社贷款存量风险的一般性原因分析
  农村信用社受到经营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营管理水平、服务对象及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因而贷款存量风险比较复杂。具体分析为: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发展而不断深化。在这种经济体制处于重大变革及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应该说,作为金融业务的银行及信用社受到的冲击都是比较大的。这方面具体在农村信用社更突出一些。一是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信用社未能及时做好原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债务的分摊落实工作,最终使一些集体贷款债务没有分摊到户,有些虽已分摊到户,但由于种种原因及工作不扎实,农民不予认可,或农民认账不认还,从而最终形成了大量的呆滞、呆账贷款。二是一些农村乡镇企业及一般企业借助于转换经营机制的机会,采取了“金蝉脱壳”、“母体裂变”及新老账务划断的手段,变相地把历史包袱和债务留在了实际上已经为“空壳”的老企业,财产已经转移到新组织的企业中去,从而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债务虚置,形成事实风险。由于这些贷款长期挂账,基本上失去了流动性和效益性,风险系数在与日俱增。三是农村合作社商业企业在实行四放开,即经营放开、价格放开、用工制度放开、报酬放开之后,相当一些企业实行了租赁承包及拍卖等经营方式。由于这些企业在过去是稳定贷款对象,贷款方式多为信用贷款。面对这些变化,农村信用社未能及时采取保障信贷资产安全的措施,及时地进行贷款对象及贷款方式的调整;加上一些行政及政策的干预,最终导致了这一信贷业务存量的风险加剧,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由此可见,在这方面,农村信用社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对于贷款存量风险形成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讲,市场变化对信贷资产存量风险的影响主要分为市场贷款对象及贷款行业的影响及市场对信用社的经营的影响等两个方面。从市场对贷款对象及贷款行业的影响来看,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极大地影响了贷款户的经营。市场竞争的激烈也导致了一些贷款户的经营效益下降,一些行业趋于不景气,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收回。
  而市场的变化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影响,从现实的贷款存量风险来分析市场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信用社市场风险意识不强,没有把市场风险对贷款户的影响和对信贷资产的影响联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