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三
孿鹁
孤雁
学习重点
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
情感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背诵、默写。
Welcome
蝉作者简介
虞世南,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
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人。官至秘
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能
文辞,工书法,继承了二王(王羲之
丶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与
欧阳修、楮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
书法家。
Welcome
作者简介
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
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令
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
书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
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
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
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
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
步,有不可犯之色
代表作有《出塞》、《赋得临池竹应制》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
首咏物诗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
点,刻画得相当传神。
简析】
虞世南是唐初著名书法家,官至秘书监,
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这首诗可
能是他受唐太宗知遇之恩而作,所以诗中
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
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本诗与
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
诗三绝
蝉
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蝉的头部的两根纯净的接连不断
触须,形状像下
垂的帽带。
露水的蝉鸣声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凭借
Welcome
“垂綏”一词暗示应宦的
身份,一字,写梧桐枝干
的高挺清拔,且与末风相呼
应。非
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
←是据赖楠洒层含义:
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
onderful
《蝉》赏析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
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这首托
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
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綾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
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
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矮”暗示显宦身
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
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
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矮饮清露”的形
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
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一
赏析
首句“垂矮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
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
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
两报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
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
固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
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
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晌岀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
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干的高
挺清拔,且与未句“秋风”相应。“流响”
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
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
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
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
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
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
字
字
有
根
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