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危重孕产妇与新生儿急救预案样稿.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危重孕产妇与新生儿急救预案样稿.doc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0/11/24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危重孕产妇与新生儿急救预案样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方山县人民医院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预案
为落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实施全方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决定》中发([]40号),依据《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相关切实做好高龄孕产妇管理服务和临床救治意见》(晋卫妇幼发[]2号),吕卫科技发[]25号文件精神,为深入加强我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依据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关键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措施,全方面落实落实市局相关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建立健全我院危重孕产妇抢救网络,确保我院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通畅,深入提升孕产妇抢救成功率,降低我院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
二、抢救组织体系
l、成立“方山县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和和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负责对我院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工作领导和管理。组织协调各科室和市内教授对我院发生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进行会诊、转诊和抢救。
2、成立“方山县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组员名单”,人员关键由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麻醉科、后勤科、急诊监护室等含有丰富临床经验、高年资主治医师或我院业务骨干担任,负责我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
3、严格根据《相关印发<吕梁市高危妊娠管理措施>通知》要求,和“吕梁市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吕梁市人民医院保持亲密联络。
4、成立高危孕产妇门诊,高危孕产妇门诊设于妇产科门诊诊室,对高危孕产妇实施集中诊治、专案管理,亲密监测、诊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5、成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我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设于妇产科病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设于儿科病区。
四、预案实施
(一)开启条件
当我院或本辖区内孕产妇、新生儿出现危重情况,可能危及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时,立即开启本预案。
(二)抢救方法
1、对每例住院孕产妇有完善分娩预案,做到心中有数,严格遵守助产技术操作规程,严密观察产妇全身情况和产程改变,分析和掌握潜在并发症和多种危险原因,降低产时损伤,主动防范产后出血和其它产科意外。
2、制订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步骤(见附件2),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痫、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步骤。定时检验和维护监护和抢救设备,确保药品、血液立即供给,确保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通畅。
3、认真学习多种救治方案和工作步骤,并组织培训和考评高危妊娠管理和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相关内容,定时召开抢救小组会议和组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工作演练,一旦孕产妇、新生儿出现危重情况,立即开启本院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预案。
4、加强关键人群和关键步骤管理,重视产后出血防治和早汇报制度,当产后出血量>500ml时,经治医生必需立即汇报科主任,快速查明出血原因;>800ml时,汇报院领导,开启全院危重孕产妇抢救预案,开通紧抢救治绿色通道,采取紧急方法就地全力抢救,同时请上级医生会诊。在孕产妇、新生儿生命体取得到有效控制后,依据情况由省/市会诊教授组决定是否将孕产妇转诊。
5、孕产妇因病情需要转诊,开通紧抢救治绿色通道,事先和上级医疗机构联络,在能确保转运过程安全情况下才能转诊。转诊时应该由了解病情诊治过程医护人员护送,携带必备抢救药品、氧气、产包等物品。同时向上级医疗机构做好病情资料交接。转诊后应该进行追踪随访,了解病人转归情况,做好转院登记。
6、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和救治组员必需保持通讯通畅,急诊会诊和抢救时,各小组组员必需快速到位。
五、保障方法
(一)技术保障
1、实施预案效果评定。对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分娩预案实施效果评定,我院医务科定时抽查,并接收卫生局医政科组织评定考评。
2、技术培训:加强我院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队伍人才建设,由我院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相关技能技术培训和演练,推广新知识、新技术,针对产科质量中存在问题,举一反三,防微杜渐,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3、保持通讯、信息通畅。抢救组员二十四小时不停机,抢救时行政领导必需参与现场协调指挥。有妇产科和儿科专员负责本单位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信息上报和总结。
(二)后勤保障
1、依据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需要,充足准备好一切抢救用设备设施、包含药品、器械和检验装备等,并定时保养维护,保持抢救物品处于良好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