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样稿.doc

格式:doc   大小:63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样稿.doc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0/11/28 文件大小:6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样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城市和环境科学学院
08级地理科学
邢婉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邢婉
东北师范大学 城市和环境科学学院 08级地理科学
摘 要:“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发全球气候灾难性改变而提出新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紧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不良癖好,从而充足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巨大潜力。“低碳经济”仅有优异技术支撑是不够,必需依靠于“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个简单、简约、俭朴和可连续生活方法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 可连续发展 低碳利益
正 文
从公元1956年,两位地球科学家Roger Revelle和Hans Suess在加州海洋学会中指出,测量大气和海中二氧化碳含量可知工业化对环境影响开始,对全球气候改变关注点开始逐步移动到工业排碳量上。
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全部哥本哈根召开了缔约方第15次会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尽管大家对此充满热情并呼吁尽早达成正式合约,在各国为本国利益猛烈争辩下,仍然没有得出任何有法律约束力条文,仅在慌忙之下宣告了一份全球性气候协定。这场从里约热内卢出发长征,经历了风霜,仍然路途漫长。
1 何谓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后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问题,关键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严峻挑战。伴随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不停增加,能源使用带来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停地为大家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全球气候改变业已被确定为不争事实。
(图1)
图1 气温改变图和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图放在一起比较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法”、“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和经济以至价值观实施大变革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传统增加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创新技术和创新机制,经过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活方法,实现社会可连续发展。作为含有广泛社会性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定义。低碳经济也包含广泛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2、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却是世界可连续发展老问题,它反应了人类因气候改变而对未来产生担忧,世界对此问题共识日益增多。
现在主流见解是,造成气候改变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要降低碳排放就要对应优化和约束一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认为,对占主流、有共识“低碳生活”理念主旨能够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关键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2 低碳经济概念发展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岛国,英国充足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改变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能源供给走向关键依靠进口时代,按现在消费模式,估计英国80%能源全部必需进口。同时,气候改变已经迫在眉睫。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斯特恩汇报》指出,全球以每十二个月GDP1%投入,能够避免未来每十二个月GDP5%—20%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关键战略选择。
  12月3日,联合国气候改变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经过一项决议,决定在前就应对气候改变问题新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应对气候改变“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前应对气候改变谈判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深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主动作用,含有里程碑意义。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确定“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专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3 低碳经济面临挑战
高新技术成本高
“低碳经济”理想形态是充足发展“阳光经济”(图2)、“风能经济”(图3)、“氢能经济”(图4)、“生物质能经济”(图5)。

图2 太阳能

图3 风能
图4 氢动力零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