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节 地史研究方法
岩相
地层
古地理环境
构造历史
一、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和岩层
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
(一)地层划分依据
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
标准剖面
沉积旋回
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地层具有时间概念。
凡是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作为标准剖面
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旋回,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2. 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连续沉积的岩层,时代连续,不缺失岩层。
不整合接触——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连续的岩层。
特点:(1)有明显侵蚀面存在;
(2)有明显的岩层缺失现象;
(3)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古生物有显著差异。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接触
侵入接触
沉积接触
断层接触
化 石----埋藏在沉积物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化石形成条件:
生物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
生物死后尽快被沉积物掩埋
埋藏下来的生物遗体在较长时间内经历一定的填充、置换或升馏。
标准化石( index fossil) ----有些生物种属在地质历史上延续时间短、演化快、分布广、数量多、特征显著,所形成的化石易于寻找、鉴定。
(二)地层的对比
生物地层学
岩性地层学
同位素地层学
磁性地层学
事件地层学
地震地层学
二、岩相古地理分析
岩相— 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合特征,称为岩相。
主要依据
生物化石
岩性特征和结构
特殊矿物
原则——现实类比法
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
时间因素
沉积物的后生变化
岩相分类
海相沉积
(1)滨海相
(2)浅海相
(3)半深海相
(4)深海相
(1)非正常海相
过渡相沉积
(1)三角洲相
(2)泻湖相
陆相沉积:残积、坡积、洪积、冲积、湖泊和沼泽沉积、风积、冰川和冰水沉积、洞穴堆积
各类岩相主要特征
岩相
生物化石
岩性特征和结构
特殊矿物
滨海相
贝壳
砾石、砂;交错层、波痕、干裂
浅海相
浅海生物
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砂岩、页岩、石灰岩
海绿石
半深海相深海相
生物软泥
浊流沉积物,
铁锰结核
重金属泥
非正常海相
泥质沉积物,黑色页岩
石膏、白云石
三角洲相
陆生、淡水、海生动物混杂
斜层理,砂质沉积
泻湖相
砂页岩、泥炭层,水平薄层理
白云石、石膏、石盐
延庆硅化木公园地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