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陈毅理发的故事
丁世雄 丁涛
陈毅元帅虽是四川人,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却跟我们泰州人民、姜堰人民心连心,同甘苦共患难,结成生死友谊,且立下汗马功劳。
比如说,为大家所熟悉的故事:《陈毅三进泰州城》,说的是陈毅同志根据中央“联李击敌孤韩”的指示,冒着生命危险,只身前往泰州,会见二李(李明扬、李长江),劝他们保持中立,孤立韩德勤;再比如说,在姜堰“曲江楼”召开八县军民代表会议,声讨韩德勤假抗日真反共的罪行;又比如说“新四军”主动退出姜堰,让二李接防,支持税警团的武器,使二李和陈泰运保持中立,和韩德勤斗智斗勇,使“新四军”在黄桥决战前,无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处于主动的地位,占了先机。最后在黄桥决战,“新四军”以七千之众和韩德勤的数万之众的来犯之敌,展开生死决战,最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使“新四军”在苏北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所有这些都反映了陈毅元帅的大智大勇,纵横捭阖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的才能和儒将的风度。
以上所说的这些故事,在泰州、姜堰人民当中,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今天这些都不讲,却讲一段陈毅元帅在姜堰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也是独家旧闻的披露,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陈毅元帅的崇高品质。
这故事大约发生在1940年10月3日黄桥决战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地点在现在的姜堰市娄庄镇洪林村。当年这里属泰县第六区张俞乡。当时“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就设在素有“泰州东乡第一家
”的“极乐庵”(尼古庙)内。
据后来有人分析,“新四军”之所以来到这里,可能是移师盐城的途中经过这里的。陈毅司令员(当时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当日早晨月8时到9时的光景,陈司令带着警卫员来到张尤庄上唯一的一家理发店理发,当时的理发师傅叫李万元。当陈毅走进理发店时,正有一人在理发,还有两个人坐在旁边的长条凳上,等待理发。陈毅元帅用带着浓重四川话的口音主动跟大家打了个招呼:“老乡们好!”理发店里的人,见陈毅后面还跟着一个背盒子枪的“勤务兵”,知道他是“新四军”的一个当官的,就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说:“长官好!”
陈毅元帅找了个空凳子坐了下来,那个正在理发的人,连忙站起来说:“长官,你先剪吧!”陈毅元帅连忙站起来摆摆手:“要不得,要不得”!并说:“我们部队不兴叫长官,称同志,你们就叫我同志吧!”那个正在理发的人,见陈毅元帅推辞,就坐下来继续让李师傅给他理发。过了一会儿,一个参谋模样的军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讲义夹子,走到陈毅跟前,立正行了个军礼,陈毅元帅连忙站起来回了个军礼。那军人说:“报告陈司令员,政治部起草了个文件,请你审阅”,说着从讲义夹内拿出一份文件交给陈毅,陈毅接过文件,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看了起来,看过以后,还向那个军人提出几个问题,待一一回答后,才从口袋里拔出钢笔,郑重其事的签上自己的名字,交给那个军人,那个军人立正向陈毅行军礼,陈毅元帅连忙站起来回了个军礼,待那军人转身后,陈毅元帅这才坐了下来,让警卫员从背在身上的挎包里的掏出一本书来,递给他,他便十分专注地看起来。
到这时理发店里的人才知道,坐在他们中间的这个人,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陈毅司令员,看到他刚才平等对待那个军人,一点官架子也没有,不由得十分崇敬。据当时在场的目击者金昆先生(解放后当人民教师)后来对人讲:“我看陈司令员读的书像是一部《孙子兵法》”,我就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