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倒立摆实验报告根轨迹.doc

格式:doc   大小:1,154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倒立摆实验报告根轨迹.doc

上传人:wdggjhm62 2020/12/4 文件大小:1.1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倒立摆实验报告根轨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 业 实 验 报 告
学生
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时间
2014年7月5日
一、实验容
(1)、仿真与分析;
(2)完成直线一级倒立摆根轨迹校正与仿真控制实验:
1)理解并掌握根轨迹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并应用于直线一级倒立摆的控制;
2)在Simulink中建立直线一级倒立摆模型,通过实验的方法调整根轨迹参数并仿真波形;
3)当仿真效果达到预期控制目标后,下载程序到控制机,进行物理实验并获得实际运行图形。
实验过程
1. 实验原理
(1)直线倒立摆建模方法
倒立摆是一种有着很强非线性且对快速性要求很高的复杂系统,为了简化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的分析,在实际的建模过程中,我们做出以下假设:
忽略空气阻力;
将系统抽象成由小车和匀质刚性杆组成;
皮带轮和传送带之间无滑动摩擦,且传送带无伸长现象;
忽略摆杆和指点以及各接触环节之间的摩擦力。
实际系统的模型参数如下表所示:
M
小车质量

kg
m
摆杆质量

kg
b
小车摩擦系数

N/m/sec
l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

m
I
摆杆惯量

kg*m*m
g
重力加速度


(2)直线一级倒立摆根轨迹校正控制原理
基于根轨迹法校正的基本思想是:假设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可由靠近虚轴的一对共轭闭环主导极点来表征,因此,可把对系统提出的时域性能指标的要求转化为一对期望闭环主导极点。确定这对闭环主导极点的位置后,首先根据绘制根轨迹的相角条件判断一下它们是否位于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上。如果这对闭环主导极点正好落在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上,则无需校正,只需调整系统的根轨迹增益即可;否则,可在系统中串联一个超前校正装置。
常见的校正器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以及超前滞后校正等。
2. 实验方法
(1)直线倒立摆建模、仿真与分析
利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依照根轨迹设计的步骤得到系统的控制器,利用MATLAB Simulink中的工具进行仿真分析。
(3)直线一级倒立摆根轨迹校正控制
利用MATLAB Simulink来实现根轨迹校正控制参数设定和仿真,并利用该参数来设定只限一级倒立摆的根轨迹校正控制器值,分析和仿真倒立摆的运行情况。
3. 实验装置
直线单级倒立摆控制系统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计算机、I/O设备、伺服系统、倒立摆本体和光电码盘反馈测量元件等几大部分,组成了一个闭环系统。
图1 一级倒立摆实验硬件结构图
对于倒立摆本体而言,可以根据光电码盘的反馈通过换算获得小车的位移,小车的速度信号可以通过差分法得到。摆杆的角度由光电码盘检测并直接反馈到I/O设备,速度信号可以通过差分法得到。计算机从I/O设备中实时读取数据,确定控制策略(实际上是电机的输出力矩),并发送给I/O设备,I/O设备产生相应的控制量,交与伺服驱动器处理,然后使电机转动,带动小车运动,保持摆杆平衡。
图2是一个典型的倒立摆装置。铝制小车由6V的直流电机通过齿轮和齿条机构来驱动。小车可以沿不锈钢导轨做往复运动。小车位移通过一个额外的与电机齿轮啮合的齿轮测得。小车上面通过轴关节安装一个摆杆,摆杆可以绕轴做旋转运动。系统的参数可以改变以使用户能够研究运动特性变化的影响,同时结合系统详尽的参数说明和建模过程,我们能够方便地设计自己的控制系统。
图2 一级倒立摆实验装置图
上面的倒立摆控制实验仪器,包括:摆杆机构、滑块导轨机构基座,其特征在于:其蜗杆通过轴承固定于基座上,与之啮合的涡轮扇的轴通过轴承固定于动座下边,大皮带轮轴一端联接电机,另一端电位计由支座固定于动座上并电机共轴,大皮带轮与2个小皮带轮通过皮带连结,并通过轴承固定于动座之上;滑块固定联接于皮带轮之间的皮带上,同时滑块与动座固定的导轨动配合;摆杆机构通过下摆支座与滑块绞接;控制箱连电位计,电机。
4. 实验容及步骤
1)设计根轨迹校正控制器。
(1)确定闭环期望极点的位置,由最大超调量

可以得到,取,
由得rad,
其中为位于第二象限的极点和原点的连线与实轴负方向的夹角。
图3 性能指标与根轨迹关系图
又由
可以得到,取,于是可以得到期望的闭环极点为。
(2)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在实轴和虚轴上,不通过闭环期望极点,因此需要对系统进行超前校正,设控制器为

(3)计算超前校正装置应提供的相角,已知系统原来的极点在主导极点产生的滞后相角和为

所以一次校正装置提供的相角为

(4)设计超前校正装置,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