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企业生产管理习题(精).doc

格式:doc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生产管理习题(精).doc

上传人:13431315 2016/4/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生产管理习题(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企业生产管理》复****要点第一章概论一、学****内容 1.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2. 生产过程与生产系统 3. 生产与运作战略 4.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发展二、学****目的 1. 理解生产及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 2. 明确生产与运作战略及策略含义 3. 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情况三、自我测试 1. 简述题(1) 简述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的定义。(2) 简述生产与运作系统控制的三个方面内容。(3) 简述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几个具体方面的内容。四、参考答案: 1. 简述题(1) 指系统生产能力的确定、设施选择、工作部门及设备的布置、产品与服务计划的制定等几个方面的决策。(2) 质量控制: 产品的使用功能、操作性等特性要相应地转变为生产与运作管理中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服务质量。进度控制: 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即控制产品数量和交货期。费用控制: 保证产品的价格既能为顾客所接受,同时又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3) 价格:顾客为了得到某一产品或接受某项服务所必须支付的金额。质量:与原材料、设计和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差异性:使得本产品与对手的产品相比更具有个性并更加符合顾客的要求。柔性:对变化的反应能力。变货期:产品提供给客户是否及时;新产品或服务项目被开发出来投放市场的快慢;产品改进的速度 2 第二章、需求预测与管理一、学****内容 1. 需求预测的重要性 2. 需求预测的过程和方法 3. 需求预测误差 4. 需求管理二、学****目的 1. 了解需求预测的重要性 2. 掌握需求预测的方法三、自我测试 1. 简述题(1) 简述市场需求预测的一般步骤。(2) 简述德尔菲法的一般步骤。 2 .计算题(1) 某型号电动机过去 11 年需求数据如表所示。某型号电动机过去 11年的需求量单位:千台年份 123456789 10 11 需求量 7959 138 12 139 117 从第 4 年开始到第 12 年,用 3 年的简单移动平均法进行需求预测。(2) 根据上一题数据进行预测。从第 4 年开始到第 12年,用3 年的加权移动平均法进行预测。权重为 、 、 ,其中 为最近一期的权重。(3) 某医院考虑是否购进新的救护车。购买与否部分取决于下一年的救护车行驶的公里数。过去 5 年行驶的里程如表所示。过去 5年的行驶里程单位: km 年份 12345 公里数 3000 4000 3400 3800 3700 使用 2 年的简单平均法来预测下一年的行驶公里数,并计算平均绝对偏差( 3-5 年)。(4) 根据上题数据进行计算。使用加权的 2 年移动平均法预测下一年的公里数,权重为 、 ( 是较近年份的权重) 。并计算平均绝对偏差( 3-5 年)。(5) 在过去的 5 年中, 某港口从货船上卸载了大量的谷物。港口的主管希望验证指数平滑法预测卸载量的效果。他预测第 1 年的谷物卸载量为 175t 。其中α= 和α= 。表中列出了过去 8 年的实际卸载吨数。过去 5年的卸载量单位: t 年度 123456 实际卸载吨位 180 168 159 175 190 ? 从第 1 年度开始分别两个平滑系数来计算年度的预测值, 并计算对应的平均绝对偏差。比较哪个平滑系数对应的平均绝对偏差较小。(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 .案例: 产品开发与改进之争袁之隆先生是南机公司的总裁。这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农业机械的企业, 1992 年产品销售额为 3000 万元, 1993 年 3400 万, 1994 年预计可达 3700 万。每当坐在办公桌前翻看那些数字、报表时,袁先生都会感到踌躇满志。 3 这天下午又是业务会议时间,袁先生召集了公司在各地的经销负责人,分析目前和今后的销售形势。会上, 有些经销负责人指出, 农机产品虽有市场潜力, 但消费者的需求趋向已有所改变, 公司应针对新的需求,增加新的产品种类,来适应这些消费者的新需求。身为 Mechanical Engineer 的袁先生, 对新产品研制、开发工作非常内行。因此, 他听完各人的意见后, 心里便很快算了一下, 新产品开发首先要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 然后需要花钱改造公司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 这两项工作约耗时 3-6 个月; 增加生产品种同时意味着必须储备更多的备用零件, 并需要对工人进行新技术培训,投资又进一步增加。袁先生认为, 从事经销工作的人总是喜欢以自己业务方便来考虑, 不断提出各种新产品的要求, 却全然不顾品种更新必须投入的成本情况, 就像以往的会议一样。而事实上公司目前的这几种产品, 经营效果还很不错。结果, 他决定仍不考虑新品种的建议, 目前的策略仍是改进现有的品种, 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他相信, 改进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