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悲剧美感的消解从元杂剧赵氏孤儿到电影赵氏孤儿.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悲剧美感的消解从元杂剧赵氏孤儿到电影赵氏孤儿.doc

上传人:282975922 2020/12/8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悲剧美感的消解从元杂剧赵氏孤儿到电影赵氏孤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悲剧美感的消解:从元杂剧《赵氏孤儿》到电影《赵氏孤儿》

第25卷第4期
2011年8月
山西大同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Da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

Aug2011
文章编号:1674—0882(2011)04—0045—04
悲剧美感的消解:从元杂剧《赵氏孤儿》到电影《赵氏孤儿》
徐翠I'
(,北京100024;,河南郑州450007)
摘要:电影《赵氏孤儿》根据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赵氏孤儿》现有元刊本和
明刊本***,无论是以”孝”为主导的元刊本,还是以”忠”为纲的明刊本,都保持了”义”的思想,通过舍生取义的群
体行为唤起我们崇高的悲剧美感,,电影《赵氏孤儿》狭隘地把当代意识等
同于个人主义,颠覆了元明戏曲始终不变的”义”的思想内核,英雄群像坍塌,悲剧美感被消解.
关键词:《赵氏孤儿》;纪君祥;陈凯歌;传统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A
电影《赵氏孤儿》(陈凯歌导演,2010年)根据元
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简称《赵氏孤
儿》),传播形式的变化可
”赵氏孤儿”故事原型时,不同
的传播形式都晕染着强烈的时代风韵,选择不同的
叙事策略,
较,我们不仅可以管窥赵氏孤儿故事演变的历史过
程,也能够体察当代电影艺术传播中传统文化价值
的得失.
“赵氏孤儿”本事见于《左传》,至西汉司马迁
《史记?赵世家》,这一故事的基本形态得以确立,
君臣矛盾演变成忠奸矛盾:赵盾卒后,屠岸贾矫以
君命灭赵氏全族,
全赵氏孤儿,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取他人婴儿冒
,充孤儿藏于公孙处.
假孤儿殒命,程携真孤儿藏匿深山十五年,在韩厥
帮助下得报大仇,程婴遂***.此事后经元代纪君
祥敷演成杂剧《赵氏孤Jh}.在元杂剧《赵氏孤儿》
中,替孤儿而死的婴儿被演绎成程婴亲子,程婴入
屠府作门客,孤儿认贼作父二十年后始知真相,这

《赵氏
孤儿记》,传奇《八义记》等铺陈其事,虽有增减,皆
,元明戏曲也是

种改编,是元明时期的人们对历史的艺术加工,
必然在剧作中融人作者的时代意识和主观情感.
2003年,李兆华,田沁鑫导演的两种话剧版
《赵氏孤儿》轰动一时,掀开了当代人解读这一历史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版
《赵氏孤JL}又为这种当代阐释增添了一种新的脚
,都从现代人本主义观念出
发,重新审视义士救孤的传奇故事,力图摒弃封建
忠义思想,
得肯定的,对当代人接受文化遗产《赵氏孤儿》大有
,面对传统文化,是不是只有将其改头
换面才符合当代潮流?《赵氏孤JL}到底有什么是值
得我们当代人继承和传播的?如果不把这些问题搞
清楚,,首先让我们来
分析一下元杂剧《赵氏孤儿》的魅力何在.
纪君祥元杂剧《赵氏孤儿》现有元刊本和明刊
本***.元刊本《赵氏孤JL)见于《元刊杂剧三十
种》,仅存曲文,不录科白,四折一楔子,故事至程
婴展图诉冤,赵武悲愤而起报仇之志便嘎然而止.
明刊本《赵氏孤儿》收于明人臧懋循所编《元曲选》,
曲白俱全,五折一楔子,在元刊本基础上补续一
折,专述赵氏孤儿报仇成功,似要抒写元刊本未尽
,除结构体制上的区别
外,”第四折”
中赵氏孤儿所唱的两只曲文如下:
【中吕?粉蝶儿】也不用本部下兵卒,
天子有百灵成助,待交我父亲道寡称孤.
要江山,夺社稷,
上銮舆,蝎螫似把咱怯惧.
收稿日期:2011-04—19
作者简介:徐~.(1981一),女,湖北襄I~IA.,在读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戏曲史与艺术传播.
—.
.
—45.

【醉春风】俺待反故主晋灵公,助新君
,碧玉带,衮龙服,别
换个主!主!问甚君圣臣贤,既然父慈子
孝,管甚主忧臣辱.『l1
至明刊本”第四折”,曲文则如下所唱:
【中吕?粉蝶儿】引着些本部下军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