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洱海治理经验.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洱海治理经验.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4/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洱海治理经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洱海治理经验居住在一个如大理般美好的城市是一种幸福, 但是现在作为大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大理主要水源——洱海却被逐日污染。“洱海清,大理兴”是全州人民发自内心的呐喊经验一: 着力于综合、全面、系统的工程治理, 切实增强洱海保护治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我州对洱海的治理, 首先就确立起科学的、系统的综合治理思路。即, 围绕“一个目标”: 实现洱海Ⅱ类水质目标; 体现“两个结合”: 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 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 实现“三个转变”: 湖内治理为主向全流域保护治理转变, 从专项治理向系统的综合治理转变,以专业部门为主向上下结合、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治理转变; 突出“四个重点”: 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湖滨带生态恢复建设、入湖河流和农村面源治理为重点;坚持“五个创新”: 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法制创新、科技创新; 全面实施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 洱海生态修复、环湖治污和截污、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和城镇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流域水土保持、洱海环境管理工程。经验二: 着力于体制和机制创新,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建立健全洱海保护治理的长效机制。针对洱海多年来一直分属大理、洱源两市县, 体制不顺, 管理协调任务重的实际, 将原来隶属洱源县的江尾、双廊两个乡镇划归大理市, 并把州洱海管理局调整为市属市管, 整个洱海由大理市统一负责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州政府与大理市、洱源县和州级 8 个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签订了洱海保护目标责任书,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并实行风险金抵押和一票否决。建立河(段) 长负责制管理模式, 明确环湖各镇镇长为其行政范围内入湖河道管理的河长, 并由各镇聘请河道管理员对各河段进行责任管理, 确保了各项治理任务的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经验三: 着力于法制建设, 切实加大依法治海、依法管海的力度。长期以来, 洱海实行夏秋蓄水质差的洪水, 冬春放清水发电, 低水位运行,加速了水质恶化。经过反复科学论证, 2004 年,依法按程序重新修订了《洱海管理条例》, 将洱海正常来水年的最低生态运行水位从原来的 1971 米提高到 米, 确保洱海生态用水。“十五”期间, 在全面巩固洱海“三取消”的基础上, 依法实施了洱海“***三还”工作, 共退鱼塘还湖 亩, 退耕还林 亩, 退房屋还湿地 亩。同时取缔湖内挖沙船 9 艘、机动运输船 126 艘, 对 103 艘小旅游船减量重组,保留了 52 艘并按环保要求进行了技术更新改造。同时, 全面清理、整治、取缔、规范了洱海面山采砂取石行为, 并从 2004 年开始, 首次对洱海施行全湖半年封湖禁渔。此外, 大理州人民政府还先后完善和颁布实施了洱海水污染防治及入湖河道垃圾污染物处置、滩地管理等实施办法, 加强对洱海径流区内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为依法治海、管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经验四: 着力于科技推广应用, 切实提高洱海保护治理的质量和水平。《洱海流域保护治理规划( 2003 — 2020 )》已通过评审, 并得到省政府批准, 为洱海的科学防治奠定了基础。制定了洱海水质监测方案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方案, 每月一次对洱海主要入湖河道水质进行监测,及时跟踪掌握洱海流域面源污染及水质动态。完成了洱海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