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杭州千课万人听课心得
第二次参加千课万人活动了,记得三年前刚毕业初出茅庐的我对于听课只知其好,但不知其为何好。但是拥有四年教龄今天的我而言,这次的杭州之行明显有了更多的收获。以下就对我比较有感觉的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张莉与生态课堂——《秒的熟悉》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时、分观念的基础上进行顺势延伸教学。张老师恰当把握“时、分、秒”存在的联系,并针对学生生活中对“秒”体验不足的客观因素,设计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学活动:
一“估”多法:为突破选择合适方法,估计较短的时间,建立“秒”的时间观念的教学难点,张老师设计了自由选择方法估1秒、闭眼定量估计10秒、不定量估测若干秒、排除干扰因素估测时长等活动,组织形式活泼,层次清楚,是学生经历了多层面的估时练习,估计能力与意识得以不同次层次的培养。
一“材”多用:同一个素材,巧妙地挖掘其蕴含的数学价值,比如短跑情景题目预设,(1)根据短跑成绩给小运动排名次(2)许静小朋友是第3名,猜猜她的成绩是多少?(3)假如许静成绩是整秒数,那她成绩可能是多少?(4)假如她的成绩更接近成红,你能确定她的成绩吗?期间包含灵活比较数的大小,根据名次猜测成绩范围,假设条件确定成绩等,预设题目句句有心,层层有意,相同素材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丁杭缨与生态课堂——《1000以内数的熟悉》 丁老师“大气、扎实、深刻”的教学风格,在与学生同等***的交流中完美展现出来,其中有两处教学设计让我印象颇深:
对于一个数,丁老师让学生通过拨计数器的珠子、摆小棒、在数位表上写数;从“小棒——计数器——数”由形象到抽象熟悉千以内数的组成,揭示这三种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共同本质,让学生理解每个数位的意义,使“位置值”得到有效落实。
丁老师的练习的设计上也非常出色,可等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对三维空间的理解有一定的跨度,因此把它作为学生获取新知后的一次强化巩固。订老师首先让学生猜想1000个立方体会是什么外形,然后动态演示“要一成十,要十成百,聚百成千”的过程,使“数”与“形”有机结合,再次强化“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规则,并通过看“形”与“数”,巩固“位置值”的意义,又一次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吴正宪与生态课堂——数学广角《搭配》 一堂课要做到有味道并不轻易。它需要以深刻与醇厚为调料,和着聪明与洞见,方能带给我们不同平常的体验和高人一筹的概叹。没有出彩的设计,没有炫目的课件演示,吴老师俯下身往,往感受,往体悟,往移情,焦虑着儿童的焦虑,快乐着儿童的快乐。学生的快乐,是随着吴老师的课的层层推进而递增着的。起——从学生都熟知的生活中如何搭配衣服而展开话题;承——鼓励学生独立开展研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并将这些方法进行充分展示;转——为什么我们探索的结果各不相同呢?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合——增加上衣的件数,搭配的种树会怎样变化呢?改变了情景,如何分析搭配的情况呢?环节的安排层层递进,拾级而上,这就与学生的学习心里吻合起来,从而也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学习体验。吴老师向我们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痛并快乐着”的快乐是美好而可持续的!
许卫国与生态课堂——《熟悉小数》 在课堂教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