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高中课件《论语》.ppt

格式:ppt   大小:3,017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课件《论语》.ppt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12/12 文件大小:2.9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课件《论语》.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语》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
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利而和,不以礼节
之,亦不可行也。”
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
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
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和:调和、和谐、协调。
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
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论语》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
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
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
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
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论语》
评析: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
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
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
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
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
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
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
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
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
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
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
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论语》
原文:
子目:“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
理”。前者较为妥贴。
齐:整齐、约束。
免:避免、躲避。
耻:羞耻之心
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论语》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
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
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
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
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
且也就守规矩了。”
《论语》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
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
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
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
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
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
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
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论语》
原文:
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能讲礼
仪吗?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能讲音乐
吗?”
《论语》
孔子在这段话中阐述了“仁”与“礼”
和“乐”的关系
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礼和乐,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礼和乐,都
要建立在仁的基础上才有意义。这也就是中
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诚于中而形于外”的
来源吧
如果说,“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那
仁”则是这个核心的基础。
《论语》
原文:
孔子目:“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
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
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
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论语》
评析】
孔子再次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
“知礼”、“知言”,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
别注意的间题。《论语》一书最后一章谈君子人
格的内容,表明此书之侧重点,就在于塑造具有
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