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天源生态村概念性规划
(2002 — 2015 )
第一章导言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从永州市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战略思想出发, 立足
本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坚持以生态的、经济的、综合的、持续的动态规划观点来指导规划,在充分考虑现有 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天源生态村的性质、总体布局及发展方向,以 求实现该景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和谐发展。
二、规划原则
(一) 坚持在全面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使之符合国情,符合实际。
(二) 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使之符合当代旅游业发 展趋势
(三)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原则,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长远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滚动开发。
三、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年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修订本)》,中科院地理所,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1997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永州市旅游局,2000年
◊《永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二章 生态村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景区范围和界限
永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林科所)内林科所驻地、山百塘水库、香杉岭之间
的区域,总面积约176hm 2
二、景区性质
充分利用该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森林环境,清洁的空气,森林保健功能等,
把林科所建设成为一个集观光、度假、保健、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村。以一流
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迎接天下游客
三、景区发展目标
在规划期末,将天源生态村建成省级度假区
第三章生态村现状分析
一、自然地理条件
◊地理位置
天源生态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南部, 北部与本市柑橘示范场接壤,东、南、
西部夹在冷水滩区伊塘镇境内,与该镇的三门口、丁塘、龙井、仙山、长木塘等村交界, 。地理坐标为北纬26 °5 '—6 °9 ',东经110 °8 '—12 °7 '之间<
永州市南面毗邻两广,是湖南通向南部沿海地区的前沿基地;西北接近云、贵、川,
是湖南至西南三省的重要通道;往北联系衡阳、长沙、武汉,是华南、华中两地经济区域 的结合部。永州市林科所距永州市中心城区 28km,距祁阳县城30km,距衡阳市110km, 距株洲市240 — 250km,距长沙市240 — 300km,株洲有便利的铁路中转站,有数条铁 路干线交汇于此。长沙为省会城市,是生态村的又一大客源市场。特别是 2003年衡阳一
—昆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冷水滩高速公路的出口距离林科所最近处只有 1km,其客
源市场将扩大至华东、华南地区。
◊地理地貌
生态村所在地多为丘岗地貌,境内山体为低矮小山丘,地势平坦,相对高差10 — 50m 之间,最高海拔欧山坳为
,,相对高差84m。
植被有杉木、马尾松林、桉树林、柏木林及经济林(如柑橘、油茶、白果等) 。
◊气候特征
生态村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太阳辐射较强,其气候特点为春季多雨、
夏秋多旱。 C, C,最低气温-7 C。根据多年来的统 计,年平均降雨量为1264mm,54%的降水集中在5 — 8月份。全年气候较温和,四季 分明,植被生产条件良好。
二、社会经济概况
永州市林科所(原地区林科所)建于1964年,原所址设在芝山区(原零陵)南津渡 乡茆江桥。辖长古塘、茆江桥、麻元三个村的部分山地,规划实验基地约 200hm 2。由于
所址被规划为军事基地,1970年3月,经行署批准,迁到原零陵县国营前进公社四工区, 即现在的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山百塘,并规划给林科所 2。
该所拥有在职员工60人,离休职工20人,人均月工资800元,经济来源主要是经 济林,近年来随着林业市场的萧条,出现了经济效益滑坡的状况。因此,寻求新的经济来 源是当务之急。
、生态环境资源优势
(一)大面积的湿地松林,良好的生态环境
2,平均树高12m,,行距5 X3m。松
树通直挺拔,沿坡面生长,整齐壮观,整个湿地松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林海景观。
(二)环境空气质量好
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与永州市环境监测站于 2001年10月11〜15日,根
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对湖南省永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