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文摘要
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基础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校长人事制度的变革。中小学
校长职级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年上海市开始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
点,目前己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都宣布将推行这项制度。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新生事物,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不足。本研究以上
海市,北京市西城区,广州市海珠区、天河区,广东省中山市,山东省诸城市等
省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的由来、发展阶段以及各地区实施的基本概况。在了解各地区基本概况的基础上,
总结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职级实施对象,职级划
分,职级申报和评审,职级待遇和经费投入,职级考评组织机构,职级制实施监
督机制,职级制目标达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完善中
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建议,引发对该制度未来发展趋势一些思考。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些思
路。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
,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彭勇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研究
一、序言
一选题背景
目前在我国部分省市区试行或推行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我国校长管理制
度的新发展,它的出现,与教育和社会方面的变革密切相关。
原有的校长行政级别带来的弊端日益显著
年,国家在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中,提出了中小学等事
业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待遇与行政机关级别挂靠的办法,即市重点中学、区县重点
中学、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完小的校长分别挂靠行政机关的正处级、副处级、
科级和副科级。实践证明,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与行政级别挂钩的做法,越来越
不适应教育的规律和中小学管理的特点,其弊端主要表现为
第一,政事职责不分,管理体制不顺。学校、校长套用行政级别,造成教育
部门与中小学校之间职责不清,使政府的管理职能与学校的办学权利混淆。一方
面,教育行政部门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束缚了校长的手脚,使校长的法人身份
无法落实,无法享有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科室人员级别与
中学校长级别出现倒挂现象,使行政部门的干部不便行使管理权限。
第二,管理办法僵化,用人机制不活。学校、校长按级别划分,管理方法单
一,缺乏竞争激励机制,难以调动校长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校长级别与学校级
别一致,造成校长流动困难校长待遇因级别而定,与管理实绩无关,缺乏竞争
活力有的校长任职多年,“船到码头车到站”,丧失了进取心和开拓精神。
第三,职权责利分离,学校发展动力不足。校长挂靠行政级别,往往校长职
务在身,管理权力在上,风险责任不明,奖惩难以明确,容易造成校长唯上,明
哲保身,影响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缺乏发展动力,难以办出学校特色。
第四,配套措施缺乏,校长队伍建设导向不明。由于管理体制问题和政策措
施不配套,使一些校长热衷于抓创收、搞关系,而不是抓教育、抓管理、抓质量,
影响了校长的自我发展,也影响了校长队伍建设
国家人事制度改革推动校长管理制度的突破和完善。
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实行行政事业一体化的人事市渡,国家以行政任
郭景扬主编中小学校长管理与培训〔天津古籍出版社,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彭勇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研究
一、序言
一选题背景
目前在我国部分省市区试行或推行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我国校长管理制
度的新发展,它的出现,与教育和社会方面的变革密切相关。
原有的校长行政级别带来的弊端日益显著
年,国家在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中,提出了中小学等事
业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待遇与行政机关级别挂靠的办法,即市重点中学、区县重点
中学、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完小的校长分别挂靠行政机关的正处级、副处级、
科级和副科级。实践证明,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与行政级别挂钩的做法,越来越
不适应教育的规律和中小学管理的特点,其弊端主要表现为
第一,政事职责不分,管理体制不顺。学校、校长套用行政级别,造成教育
部门与中小学校之间职责不清,使政府的管理职能与学校的办学权利混淆。一方
面,教育行政部门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束缚了校长的手脚,使校长的法人身份
无法落实,无法享有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科室人员级别与
中学校长级别出现倒挂现象,使行政部门的干部不便行使管理权限。
第二,管理办法僵化,用人机制不活。学校、校长按级别划分,管理方法单
一,缺乏竞争激励机制,难以调动校长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校长级别与学校级
别一致,造成校长流动困难校长待遇因级别而定,与管理实绩无关,缺乏竞争
活力有的校长任职多年,“船到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