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阳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阳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2711595009 2014/6/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阳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阳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 总则
编制目的
提高全市各级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为实现我市经济腾飞、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提供保障。
编制依据
依据宪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阳江常见突发公共事件现状及趋势
(1)自然灾害。我市面临南海,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特别是台风、暴雨、水灾等灾害较多。
(2)事故灾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人口与基础设施的矛盾会逐渐凸现,交通事故、火灾、环境污染、生产伤亡等隐患演变为事故灾难的可能性日益增大。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口流动和物资转运日益频繁,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和传播的机率较高。
(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随着社会矛盾纠纷增多,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及重大刑事案件等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预防为主,依法规范。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把预防危害性突发公共事件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中心环节,防患于未然;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指导,与有关政策相衔接,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将应急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全面规范突发公共事件总预案、专项预案及其分预案,确立统一领导、责任到人、决策科学、反应及时的处置方式,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基层先行、逐级抬升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模式,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组织体系,实行在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提高各级人民政府对处置本行政区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实施统一指挥和协调的能力,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市一级负责处置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县(市、区)一级负责处置一般、较大突发公共事件;镇(街道办)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先期处置、基层动员等基础工作;村委会(居委会)负责基层警情收集、应急宣传等工作。
(4)平战结合,协同应对。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将日常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群防、群控、群救为核心,建立社会动员体系。事发前开展公众有组织参与的潜在危害辩识、分析、预防和报警等工作;事发时准确发布预警、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进展信息,确保公众知情权。必要时动员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参与处置工作;事发后组织可动用的受灾区域及国内外援助力量开展重建等善后工作。重视提高广大群众的危机意识,依靠公众力量,充分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同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5)资源整合,公众参与。整合全市应急资源,构建功能完善、内容全面、覆盖面广、信息共享、决策科学的应急技术支持平台;建设统一管理、装备精良、技术熟练、反应迅速的专业救援队伍;联络专业知识精湛、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经验丰富的决策咨询专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进和提高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技术与手段,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专业化水平和指挥能力,完善决策执行机制,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2 分类和分级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本地区甚至全国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机理和发生过程,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台风、严寒、高温、雷电、灰霾、冰雹、大雾、大风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等海洋灾害,重大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运输事故,工矿商贸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供气,通信、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