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口译论文开题报告
口译是译员把听到的源语信息通过脑记和笔记的结 合,经过大脑分析处理转换成对等目标语的处理活动。口译 在国际大型活动中起着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的重要作用。
翻译专业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意义和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的对外联系也 日益增多。中国企业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 的知名度,企业网站或宣传册上的企业简介扮演着十分重要 的地位。通过阅读企业宣传资料,读者可以看出企业外宣材 料既有关于企业的基本信息介绍,也有企业所做的文字上、 句法上、结构上的这染来达到推广企业、大市场的目的。汉 语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在英译过程中会涉及到与目的语不 同的语言习惯、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 理因素和审美因素等,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本做出适当调 整,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语篇进行重构,以此实现对交际意图 的顺应。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说,本文有三种类型,分别是 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笔者认为,企业外宣翻译属于信息 型和诱导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侧重于诱导型•因此,外宣 翻译要更加注重文本的交际功能,要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译文
所传递的信息更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并让读者产生 共鸣,继而付诸行动,实现译文预期的功能。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m)提出了顺应论, 将语言的使用过程看做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 对象进行动态选择的过程。因而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 言使用。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也可以从顺应论的 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优秀的企业宣传材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 知名度,还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 个想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务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译上做足 功夫。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生活环境的不同, 译者在翻译企业外宣材料时为了获取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并 激发他们付诸行动,就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 习惯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对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内容上 的调整,而这一顺应的过程也是语篇重构的过程。本文突破 性的将顺应论与语篇重构结合起来,并结合西麦克展览公司 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及其翻译, 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现象。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987年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顺应论之后,在语 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久国内学者就将其引进到中国 来。国内学者不仅从理论层面对顺应论进行研究和探索,而
且将顺应论应用到翻译理论和实践、外语教学、二语习得、 文化传播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成果最大的当属顺应论对 翻译理论和其应用的研究。我国真正将顺应论引入翻译研究 开始于21世纪初。
1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IprA工作 文集》(IprA WorkingDocument 1) (1987, 45-48)中发表了一篇 名为《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标志着顺应论的提出。1995 年,他较为详细并系统地在他主编出版的第一本《语用学手 册》(handbook of Pragmatics)中对顺应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 交际对象进行动态地选择的过程。他将语用学描述为关于语 言整体的、功能性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