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铜催化氧化乙醇实验的创新设计
王金龙 葛珊珊 何菲  (江苏省扬州中学 邮编225009)
由于醇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氧化数未达到碳原子的最高氧化数+4,因此,醇易被氧化成醛。然而,相关实验设计依靠闻气味检验目标产物的做法,存在着明显弊端;对于反应必须达到的温度,也尚未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该实验进行重新设计。 
1 主要药品、仪器 
无水乙醇、细铜丝团(由多股导线制得)、稀氨水、2% 硝酸银溶液、蓝色硅胶。 
双通硬质玻璃管(20×300mm)、棉花、气唧、自制双头酒精灯。
 2 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
 3 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1)将双通玻璃管水平放置,固定在铁架台上,依次放入细铜丝团、浸有乙醇的棉团。 
(2)在玻管靠近酒精棉团的一端连接上
气唧,另一端放入少量蓝色硅胶,塞上带导管的胶塞,导管末端插入盛有1mL水的小试管中。 
(3)用酒精灯加热细铜丝团,通过气唧连续、慢慢地鼓气。在气流的作用下,乙醇蒸气、氧气混合气体与热铜丝接触,发出“吱吱”声响,玻管后半部出现白雾,不断有气泡从水中冒出,同时硅胶变为粉红色,说明有水生成。加热3min后即可停止反应,继续鼓气,使管内残余气体充分被水吸收。 
(4)在1mL新制银氨溶液中加入10~15滴上述溶液,振荡,用热水水浴加热,约1min后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银镜,说明实验过程中有乙醛生成。
 4 实验说明及优点 
(1)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第2版,1993年)275页明确指出:铜催化氧化乙醇的反应温度为269~290℃。反思传统的实验设计,将表面氧化的热铜丝插入乙醇中,反应温度不会超过乙醇的沸点(℃),是不可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