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专题一]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docx

格式:docx   大小:14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专题一]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docx

上传人:sssmppp 2020/12/26 文件大小:1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专题一]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题一]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
【考情分析】
木专题涉及的考点有: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形变、弹性、胡克定律;力的合成和分 解。
《大纲》对“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形变、弹性、胡克定律”等考点均为I类要求;对“力 的合成和分解”为II类要求。
力是物理学的基础,是高考必考内容。其中对摩擦力、胡克定律的命题几率较高。主要涉及弹簧类问 题、摩擦力等,通过连接体、叠加体等形式进行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变化规律是复****的重点。
2・木专题的高考热点主要由两个:一是有关摩擦力的问题,二是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问题。木章知 识经常与牛顿定律、功和能、电磁场等内容综合考查。单纯考査木章的题世多以选择题为主,中等难度。 [来源:]
【知识归纳】
一、 物体的受力分析
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屮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岀来,并画出受力图,这就是受力 分析。
受力分析的顺序
先找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电磁力、浮力等)。[来源:学科网][来源: 学§科§网]
受力分析的三个判断依据
(1) 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对应的施力物体。
(2) 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的原因。
(3) 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是静止、匀速运动还是有加速度)。
二、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 "或心"、冷叫
解题方法
当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这两个力一定等值反向;当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 往往采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当物体在四个或以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正交 分解法。
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 选取研究对彖。
(2) 对所选研究对彖进行受力分析,并网岀受力图。
(3) 对研究对象所受力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用正交分解法处理。
(4) 建立平衡方程,若备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可直接用^ = °的代数式冽方程,若几个力不在同
-直线上,可用卞"与% °联立列岀方程组0
(5) 解方稈,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考点例析】
类型一如何进行受力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它贯穿于整个力学乃至 整个教材Z屮,在整个高屮物理学****的全过程屮占冇极重要的地位。
受力分析的步骤:
(1) 明确研究对象——确定受力物体;
(2) 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用物体屮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来 源:学。科。网]
(3) 曲出受力分析一边分析边将力一一砸在受力图上,准确标明备力的方向;
(4) 分析受力的顺序——先重力,后弹力,再摩擦力,然后分析其他的作用力。
受力分析的方法:(1)整体法,隔离法;(2)假设法。
例1、如图所示,斜血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 上加一物体加,且M. m相对静止,试分析小车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思路点拨:对M和加的整体进行分析,它们必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由于
小车静止,由平衡条件知墙面时小车必无作用力。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 它受四个力:重力盹,地面的支持力巧
*,加对它的压力%和静摩擦力码。由 于加静止,可知 H和b 的合力必竖直向下。
【点评】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把研究对彖所受的力与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祁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到哪些“性质力"(按性质分类的力),不能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类型二——用图解法处理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来源:Zxxk. Com]
当物体受三个力而平•衡,其构成的矢量三角形屮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当 判断由第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变化引起的变化时可用图解法。
例2、如图所示,三段绳子悬挂一物体,开始时04、03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三=",现使0点保持 不动,把0B绳了的悬点移到竖肓墙与0点在同一水平面的C点,在移动过程屮,则关于04、0B绳拉力 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0A绳上的拉力一直在增大
04绳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绳上拉力先减小后增大,嚴终比开始时拉力大
0B绳上拉力先减小后增大,最终和开始时相等
思路点拨:木题有两种解法——解析法和图解法,解析法是由平衡条件找出0A绳、0B 拉力与某 一角度的函数关系,根据角度的变化,判断细拉力的变化,此法固然严谨,但演算较繁,解析法多川丁定 量分析,图解法直观、鲜明,多用于定性分析。
解析:对0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