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谈广播直播节目的互动.doc.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浅谈广播直播节目的互动.doc.doc

上传人:lxydx666 2016/5/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广播直播节目的互动.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广播直播节目的互动近年来,“热线直播”节目作为广播的一个新形式,以鲜活的解说、即时的播报和自然的主持风格,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听众, 促进了广播节目的转型。“热线直播”的形式突破了固有模式的桎梏, 可以通过异地采访、连线直播、多台之间或不同媒体之间联动播出, 突出节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既达到了与听众之间相互交流和互动, 也为广播事业转型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广播直播节目展现的新意一是直播的特点改变了广播的方式。过去, 我播你听是广播的主要形式, 由于缺乏互动交流, 使得广播在如今的发展形势下渐渐地被网络和电视等媒体边缘化。如今, 广播推出的“热线直播”节目, 以和听众互动交流为特点, 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 成为衔接各方的纽带和桥梁, 广播媒介和听众两者之间形成环状流动,往返作用的信息交流圈。二是直播的性质增强了广播的效应。在直播互动过程中, 就某一社会现象、新闻热点, 或是生活百态、休闲娱乐等方面, 主持人和听众进行探讨和交流, 这种方式很亲切随和, 不像报纸和其他媒体宣传的内容, 是事先剪裁和加工润色的, 直播节目是即时的, 是来自群众的真实声音, 从广播直播节目的收听率上,就能直观地反映出广播的宣传效应在不断加强。三是直播的形式吸引了受众的参与。直播节目能够真实的体现参与者的思想观点, 表现出的都是未经雕琢的原生态的自然本色。直播节目既可以通过主持人的思想引导, 解答参与者心中的疑惑, 疏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烦恼, 又能增进对群众所思所想的了解。由于广播直播的形式是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进行的,听众与主持人的交流可以自由地畅所欲言,真情实感能够最自然地表达出来。四是直播的效果得到了百姓的认可。热线直播节目之所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 就在于它发挥了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通过广播反映出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例如, 热线直播《行风热线》节目, 每一期都邀请政府各部门的负责人到直播间, 通过直播对话, 现场解答听众问题, 对于咨询类问题即时答疑释惑, 对于诉求类问题做出承诺在第一时间调查解决。这样的直播节目, 由于替百姓说话, 为政府分忧, 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民主线, 连心线”, 既提高了广播收听率,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二、广播直播节目存在的问题虽然广播直播节目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口误现象较普遍。由于直播节目的即时性, 主持人只是事先有个节目内容的提纲,剩下的就要靠临时发挥,就避免不了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用词不当、措辞不准和缺少逻辑性, 也难免存在问题交流深度不够等问题,这就会经常出现口误和卡壳现象。二是主持人素质待提高。直播节目主持人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责任心, 然而现实中一些直播主持人恰恰缺失的就是责任意识, 往往以一己之心度他人之意, 思想没境界、说话没原则、表态没逻辑, 东扯西拉的有之, 胡说八道的有之, 断章取义的有之, 在很多时候就会以错误的观点,误导广大群众。三是主次不分易混淆。有的主持人, 或是参与的听众语言??嗦, 废话连篇, 絮叨半天不知所云; 有时应以嘉宾或听众为主, 主持人却抢过话题, 而且不能准确地把握主题,造成喧宾夺主;有的主持人在发表评论时,语言过激,用词刻薄,让人难以接受。这些现象,使得节目质量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