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伤寒论》笔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53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伤寒论》笔记.docx

上传人:likuilian1 2020/12/26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伤寒论》笔记.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选文档
《伤寒论》
我国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书是——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张机)所著的《伤寒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确立。
被后人尊为医中之圣的医家是——张仲景
张仲景奋发学医—— “乃勤求苦训, 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
4.《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 、《金匮》两部分,伤寒主论外感热病,兼论内
伤杂病;《金匮》主论内伤杂病,兼论外感热病
5.《伤寒论》全书十卷,共 397 条,22 篇,113 方(实际为 112 方,其中有一方只有
方名,没有药物)
6.《伤寒论》有两种版书,一是宋版本,二是成注本。宋版本原刻本已佚失,今有
明代赵开美的复刻本,又称赵刻本。成注本是金代成无己注解的。原书杂病部分后经整理为《金匮要略》
7.《伤寒论》的价值——一是创立了六经辨证的体系。二是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
三是立法严谨,处方精湛,具有典范作用。
8.《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如《内经》
所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难经》所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狭义的伤寒是指外感寒邪, 感而即发的疾病, 是五种中的伤寒。如《伤寒论》所说: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
9.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而言
10、既是辨证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是指———《伤寒论》的六经。
1/37
精选文档
11.六经病证的纲领———
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⑵阳明之为病,胃肠实是也。
⑶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⑷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⑸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⑹阙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
止。
12.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总纲,表、实、热属阳,里虚、寒
属阴。
13.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六经辨证是辨证论治的纲领,八纲辨证是对疾
病的病位、性质总的概括,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太阳、阳明、少阳
即三阳,三阳病属热证、实证; (柴葛解肌汤)。太阴、少阴、厥阴即三阴,三阴病属寒证、虚证。如《伤寒论》所说: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为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为阴也;
14.传变——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
不循一般规律而起着性质的传变
15.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有三:一是正气的强弱;二是感邪的轻重;三是治疗
的当否
16.循经传——按照六经的次序相传(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17.越经传——不按六经的次序而是隔经相传
18.直中——病邪不经三阳经而直接侵入三阴经
19.里证出表——是指病邪从三阴经的病变转为三阳经的病变
2/37
精选文档
20.合病——凡两经或三经的症证同时出现
21.并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另一经病证又起,称并病
22.两感——互有表里的两经同时受邪,如少阴与太阳
23.坏病——误治以后病情恶化,即“坏病者,即变证也。 ”
24.太阳主升阳明主合,少阳主枢。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
25.六经病症的治则——扶正祛邪。即扶正:扶阳气存阴液
26.五个一分——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有一分白苔便有一分表证;有一分阳
气便有一分生机;有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存的一分血,便保一分命
27.四个久——久病入络,久病入血,久病入肾,久病乃虚
28.七症一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目眩。(小柴胡汤)脉弦
29.试述六经病的治则——扶正祛邪,即扶阳气存阴液。三阳病以祛邪为主:太阳
病汗法;阳明病,清法、下法;少阳病,和法。三阴病以扶正为主:太阴病,
温法;少阴病,寒化扶阳抑阴,热化育阴清热;厥阴病,寒温并用
30.表里同病的治则——一是先表后里,为常法;二是先里后表,是变法,是指里
证为急,应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