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风湿性心脏病手术与术后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手术与术后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手术 风湿性心脏病术后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 风湿性心脏病术后抗凝 心脏病术后生育 心脏病术后怀孕 风湿性心脏病术后注意事项 风湿性心脏病术后指导 风湿性心脏病手术费用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后应该注意些什么?心脏病手术之后应该注意些什么 心脏换瓣术后康复 心脏换瓣术后饮食 心脏换瓣术后监护
1、什么叫风湿性心脏病,它是怎样发生的?
    风湿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风湿热反复发作侵犯心脏引起的。常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复发或加重。风湿热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病季节及分布地区常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疾病如:扁桃腺炎,猩红热的流行有关,特别是在地理环境居住拥挤、潮湿,经济因素和年龄等都直接影响发病。目前一般都认为,风湿热与链球菌的关系是一种变态反应或过敏,因而积极地预防和治疗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是防治风心病的重要措施。我国以东北和华北地区发病率较高,华东、华中和西南、西北等地次之,华南较少。发病季节以寒冬、早春居多,寒冷和潮湿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风湿热反复发作,侵犯心脏,使心瓣膜发炎,肿胀,当炎症消退后,结疤、粘连、变厚,使瓣膜变形,引起瓣膜口的狭窄和关闭不完全,由于瓣膜的狭窄和关闭不完全,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而产生心瓣膜病理性杂音,心脏扩大及各种症状,称为风心病。风湿热最常侵犯的是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其他瓣膜则少见。风湿性心脏病多见于20-30岁的青中年,2/3有风湿热史,发生狭窄病变时间多在风湿热首发后二年以上,基本病变是瓣膜炎症粘连,开放受限,造成狭窄,两个以上心脏瓣膜受到损害,叫联合瓣膜病,最多见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同时受累发病。
风心病的外科治疗要术前准备充分,早期手术,术中心肌保护好,术后严密监护。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风湿热累及心脏,形成的永久性心脏瓣膜损害。其中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最为多见。由于瓣膜的狭窄或关闭不全,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形成心脏病,进而出现心慌气短、活动力下降及水肿、腹水等心力衰竭症状。医生检查会听到心脏杂音,通过心脏彩超、X线胸片等检查可以确诊。仅靠药物治疗往往会“青少年得病、中年心衰、四五十岁死亡”,能活过50岁者很少。只要适时进行手术治疗(瓣膜整形或换瓣)完全可以恢复健康,活到正常寿命,手术成功率一般都在95%以上。所谓换瓣手术就是在体外循环下,切除受损严重的瓣膜,换以人工制作的心脏瓣膜(机械瓣或生物瓣可以完全和人的正常瓣膜一样工作),从而完全治愈风心病。目前手术费用约三、五万元,两个瓣膜同时置换(换双瓣)约六七万元人民币。应当指出的是:千万不要等到心脏极度扩大、心力衰竭严重再来手术,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2、如何判断您的心脏功能?
心功能是指心脏通过节奏的舒缩活动为机体提供满意血液循环以维持生命的能力,临床上通常按病人的自觉症状将心脏功能分为四级。
1级:偶有心慌气短症状,能从事体力活动。
2级:能从事轻度体力活动和正常工作,但劳累后易心慌气短。
3级:不能从事体力活动,生活可自理,但稍有活动即心慌气短。
4级:处于严重心衰状态,不能正常生活,只能卧床休息。
3、风心病有什么表现?得了风心病处理不好,会有什么后果?
   风湿性心脏病的表现无特异性,在病变轻的风心病早期,可无任何表现。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代偿功能,心脏尚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状态;如果代偿功能失调,不论狭窄或关闭不全,均可造成血流动力的改变便出现心力衰竭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劳力性气促伴咳嗽,为最早症状;但当心脏瓣膜损害严重,影响到心脏功能时,则可产生种种症状,如劳累后觉心跳,气促,头晕,胸闷,咳嗽,咯血丝痰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浮肿,腹胀,腹水,肝、脾肿大等。按心脏瓣膜受损不同,检查可发现心脏增大,听诊有收缩及/或舒张期杂音,或心律不齐,肝脏肿大,腹水等征象。如病变轻微,平时又加以注意,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而且可以正常地生活到老年。但
如不加注意,或处理不当,则可发生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如风湿热复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心力衰竭,脑栓塞,这些都是风心病的严重并发症。得了并发症,如不及时就医或就医不当,会带来终身残废,甚至死亡。因此一旦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应积极治疗和防止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
4、如何诊断风心病?有什么治疗方法?
风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表现和详细的身体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光等,对风心病的诊断都有很大的帮助。有些病人必要时还做心导管、心脏造影等检查既可确诊。
如平时无自觉症状,一般可不用天天服药治疗。适当休息,避免过劳(精神与体力),饮食宜清淡,多吃富有营养、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