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简笔与繁笔》教案
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繁简“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观点。
2、学习文章作为论述文运用典型事例进行层层递进地论证的方法
3、感受语言繁简的妙处。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有了语言,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交流。比如这个场景——
湘玉:你无情!你无耻 !你无理取闹!
老白:你就不无情 ?你不无耻 ?你不无理取闹?
湘玉:我哪里无情? 哪里无耻 ?哪里无理取闹?
老白:你哪里不无情? 哪里不无耻 ?哪里不无理取闹?
湘玉:我再怎么无情,再怎么无耻 ,再怎么无理取闹, 也不会比你更无情!更无耻!更无理取闹 !
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问:这组对话有什么特点?
绕来绕去,繁冗拖沓
这是语言的一种弊病,那什么样的语言才是好的语言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笔与繁笔》。
一、粗读文章,梳理思路
带着问题浏览文章。
1、什么是简笔?什么是繁笔?简笔好还是繁笔好?
简笔:言简意赅,凝练厚重。 惜墨如金。
繁笔: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用墨如泼
各得其宜,各尽其妙(中心论点)
2、文章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试着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是什么 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有时用笔极为简省。
为什么 有时不避其繁。
近乎“啰嗦”的繁笔
怎么做 如何做到繁简适当
当今创作趋长及其原因
提倡简练为文
二、细读文章,品析段落
论据必须充分而强有力地支撑中心论点,就像高楼大厦必须有纵横交错的钢筋支撑,否则,就会像孩子堆起的积木一样,不堪一击。
作者在展开论证时,为了使我们信服,使用了一系列的事例来证明观点。下面,我们就以2-4段为例,来学习一下作者论据的使用方法。
3、提问:论证简笔的妙用时作者用的是近百万言的长篇小说《水浒传》;谈繁笔时,用的却是以精炼著称的鲁迅的《社戏》,为什么这样安排?
用简笔还是繁笔,不在于作品本身的长短上,要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补充:从逻辑学的角度讲,事例论证是不完全归纳,只是简单枚举,如果事例不典型,没有代表性,它的结论就不可靠。(板书:典型)
4、齐读第二段,论证简笔作者用了几个例子?顺序能不能换?
不可以 “数字传神”到“一字传神”,简省的程度加深,并且照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