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白茅根白茅根----------------------------------------------------------- ---------------------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 L.) P. Beauv. var. major (Nees)C. E. Hubb. 的根茎。味甘, 性寒。入肺、胃、小肠经。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主治: 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内服: 煎汤, 15~ 30g( 鲜品 30~ 60g) ;捣汁或研末。【现代研究】主要成分: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等: 尚含淀粉。从白茅的根茎中分离出芦竹素(Arundoin) 、白茅素(Cy- lindrin ) 、羊齿醇(Fernenol) 、似砂醇(Simiarenol) 、白头翁素(Anemonin) 等。药理作用: 1. 利尿作用白茅根水浸剂给正常家兔口服有利尿作用, 再服药5~ 10 天时最明显。其利尿作用可能与白茅根中所含丰富钾盐有关。 2. 抗菌作用煎剂在试管内对福氏、宋内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但对志贺痢疾杆菌则无作用。 3. 止血作用研究表明:白茅根可加速凝血过程的第二阶段, 即促进凝血酶原的形成, 因而有止血作用。有人认为, 白茅根的止血作用在于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 4. 其他作用白茅根水浸液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临床运用】临床报道: 1.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白茅根 150g , 丹参 20g , 芦根 30g , 黄柏 10g , 佩兰 15g ,丹皮 10g ,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 1~3 剂频服。治疗 60 例,全部度过少尿期, 死亡 2例(1 例死于多尿期高血压颅内出血,1 例死于肠麻痹)。与用环磷酰胺治疗的 60 例作对照,对照组死亡 9 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 ;6(4 ): 212 〕 2. 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柴胡 12g ,黄芩 15g ,蒲公英、红藤、车前草、白茅根各 30g 。临床可随证加减。每日 1剂, 水煎分 3 次口服。高热者前方加紫花地丁、青蒿、野菊花, 每日 2剂, 水煎分 4~6 次口服。 15 天为 1 个疗程。治疗 32例, 结果: 治疗 1 个疗程后痊愈 28例, 无效 4例。〔人民军医 1990 ;( 3 ): 59〕 3. 治疗小儿急性肾炎干白茅根 250g (1 剂量), 加水 500ml , 缓火煎一沸,移置炉边静置 10 分钟,弃渣,温热内服。每日 1 剂, 分2~3 次服。连服至水肿消失,尿蛋白、红细胞、管型阴转为止。治疗 11 例,痊愈 9 例, 好转 2 例;平均每例服 42 剂,少者服 32 剂,多者服 59 剂。〔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 1965 ;( 3 ): 23〕方剂选用: 1. 治疗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2. 治疗胃反,食即吐出,上气:芦根、茅根各二两。细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得下,良。(《备急千金要方》) 3. 治疗小便热淋:白茅根四升,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适冷暖饮之,日三服。(《肘后备急方》) 4. 治疗小便出血:茅根一把。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温频服。(《太平圣惠方》) 5. 治疗劳伤溺血: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