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高尔夫地块规划说明.doc

格式:doc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高尔夫地块规划说明.doc

上传人:Hkatfwsx 2014/6/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高尔夫地块规划说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高尔夫地块规划说明
高尔夫球场以东片区城市设计
规划说明
前言
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现代化的新城区之一。自开发建设以来,中新合作区一区已形成了设施完善、功能合理、人居环境良好的城市片区。二、三区的建设也在蓬勃发展,建设速度迅猛。位于中新合作区南侧、高尔夫球场以东片区,现为待开发用地,根据所处良好的区位条件,该片区将会成为园区新一轮开发建设的热土。为了更好的协调周边地区的建设,更准确地把握开发强度,更科学地制定开发策略,园区管委会决定规划建设高尔夫球场以东片区。
2004年7月上旬,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园区管委会的委托,编制《苏州工业园区高尔夫球场以东片区城市设计》。同年7月14日项目组对现场进行了踏勘,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同年8月13日、9月23日、10月9日、11月5日、12月14日项目组前后五次就规划构思、规划结构、规划方案等内容与管委会进行了交流,每次根据会后达成的一致意见对方案进行了深化与完善,并形成本次规划阶段成果,提交工委会评议。
在本项目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园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的大力协助和支持,谨致以诚挚的感谢!
规划范围及内容
规划范围
规划用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望湖角片,南以老机场路为界,北临金鸡湖,规划用地总面积693>.8公顷;另一部分位于金鸡湖以南、独墅湖以北,北起老机场路、南至新机场路、西临高尔夫球场、东至星湖街,。
规划内容
望湖角片:外商别墅区、滨湖绿化、生态岛。
高尔夫球场以东片: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高尚住宅区。
现状分析
区位分析
(1)苏州市: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
(2)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市现代化的新城区之一,苏州市重要的经济载体,苏州市主要的高科技基地;
(3)基地:园区相对独立的最大的居住片区,金鸡湖、独墅湖之间的敏感地区。
周边环境分析
自然生态
北:金鸡湖、望湖角;南:独墅湖;西:在建高尔夫球场。
用地
东:逐步完善的斜塘老镇生活片区。
道路
南:新机场路(城市快速干道),路幅宽度为40米,控制宽度为100米;
北:老机场路(城市主干道),路幅宽度为59,2米,控制宽度为120米;
东:星湖街(城市主干道),,,其中西侧控制15米,东侧控制20米。
基地分析
(1)基地面积为平原水网地区的典型特征,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河流、鱼塘、农田、农村居民点等。
(2)基地中部南北向在建一条100米宽的水道,沟通南北两湖。另外基地东部有若干条规划园区的排水河道。
(3)部分既定的设施:包括预留的片区道路接口、基地东北角约4公顷左右的已批建的居住地块、。
4、现状基本特征
(1)属园区建设敏感地区
根据园区上层次的规划,该片区部分地区规划为沟通两湖之间的生态廊道,现作为居住用地建设,应以不降低周围生态环境质量为前提。
(2)近湖而不临湖
沿南北两湖均由新老机场路相隔,加上沿路的防护绿化带,最靠近湖边的用地距离湖岸线约150米。
(3)基地只能由两个方位与外部沟通。
由于南侧的新机场公路为快速干道,西侧的高尔夫球场为封闭性管理,因此,用地的出入口只能沿老机场路和星湖街设置。
规划目的
营造理想的城市空间,指导城市规划依法管理建设。
作为土地出让的依据
主要包括:地块的划分,土地使用强度。
指导下一层次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在理想城市空间框架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开发地块提出规划要求,包括:密度与强度、空间与廊道、体量与高度、色彩与形式等。要素的控制体现作为目标提出的规划是整体到个体的控制,作为目标实践的建设是从个体到整体的体现。
规划的目标(片区定位)
总目标:现代化的高尚住宅区。
具体目标:
通过对沿百米水道两侧公共空间的开发,促使片区滨水地带成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有机构成。
通过对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营造宁静、祥和、以人为本的居住片区。
寻求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开发建设的最佳楔入点,城市景观最优化、自然资源利用最大化。
规划思路
以空间形体为支撑,以要素控制为主旨,从整体空间出发,明确指定性与引导性内容,对指定性内容提出设计准则,对引导性内容,提出设计引导。
规划理念
区域协调理念
将规划用地置于更大范围研究其空间形态、城市景观要素、承担的城市功能,依托该片区的建设,提升园区的整体形象。
生态居住理念
处于两湖间的生态敏感地带,旨在通过城市建设提升环境质量。从现状自然生态用地到人居度较高的建设用地,只有通过居住环境的生态化,才能满足环境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