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王阳明美育观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阳明美育观研究.pdf

上传人:你是我的全部 2014/6/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阳明美育观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王阳明美育观研究
姓名:岳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张云鹏
201205
摘要明代心学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又一高峰。集心学之大成的王阳明,从哲学层面进入到教育层面,建立了独特的美育思想。美育思想中可以找寻到深深的痕迹。他在继承传统美育思想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思考对“心”“美”“德”进行了独特而鲜明的阐释。无论是理论阐释还是实践活动都可以看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从美育建设的三个维度出发,一方面对“心”进行内在的超越,另一方面在“心”的修养过程中发现美,最终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塑造和谐的人格。这对中国美育思想的发展具有巨大意义。王阳明美育思想在哲学的体味中发现适合自己的思维形式。在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分析中,探寻王阳明对“至真至美至善”境界的完美诉义。王阳明美育思想重视人的主体意识,凸显个体的生命价值。他从“理”到“心”,从“心’’到“情”,解除了天理对人心的外在束缚;审美主体的高扬,使美和艺术都超越了实际需要成为艺术化的、诗意化的生活,即真正的人的生活。这正是审美教育建设的理想和实际意义所在。关键词:王阳明:美育思想;心学;审美与道德;美育思维王阳明美育思想深植于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土壤中。传统美育思想的演变在王阳明王阳明美育思想的博大精深。把握王阳明美育理论的特色,更需要对其独特的观点进行求。尽管王阳明的美育思想中有着时代的缺陷,但对美育学科的建设仍是有着积极意
県””保瑀...’.,”眎,県”疭甒;琭琫甌県”眀保眒県琺琽籵,甌,“琤’””保琭籔疭;籄瓾琣籺.
引言自从王阳明经历龙场那鲜明而决断的体验之后,“阳明心学”以此为契机挣脱出程朱理学的樊笼,“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无不透漏出他对社会与时代的深沉思安邦,学术足以承先启后,言行足以化民导俗,故在德行、事功及学问上,皆为时贤难望其项背。他的著作与学说集心学之大成,代表了朱子之后儒家哲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具有与西方第一流思想家同等权威性,至今在汉语圈乃至世界范围内仍有广泛影响。明朝初建,朱元璋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深知治天下必须依靠儒家思想和知识分子,于是尊崇程朱理学为官学。然而到了明中期,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与社会现实产生了严重的冲突。政治混乱,尤其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人心不古、崇尚奢靡。于是,一股强烈要求摆脱程朱理学束缚,要求个人意志自由发展的思潮便油然而生,不可遏制。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如何面对这些现实,如何对这些现实进行纠正,回归到中国传统社会的纲常伦理的基本要求上来,便是儒家学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王阳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出了自己的美育之路。如果不在十分严格的意义上来看,与其说是王阳明发展了理学成就了心学,不如说是儒学在明中期的一次“哲学转向”。理学与心学的一脉相承,都离不开儒学的最初理想。在儒学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心学是以心为基本观念建立起来的哲学思想,表达了同一个命题:心即理。王阳明的终极目标是圣人理想的实现。在王阳明的哲学体系中,“心”是圣学的本体论依据,“圣”是心学在王阳明的诗文著作中很少提到“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美”与“善”是统一的,主体在审美心态下体验美,将美以境界反映出来。王阳明提出了“美在人的主观心灵拿狻3晌Jト耍S兴茉烊烁瘛⑴嘤赖吕硇浴⒔ü孤桌碇刃颉⑹迪稚缁崂硐的基本精神。恰是这一观点引发了晚明的美学思潮。从哲学角度来看,阳明心学书写了明代儒家对内圣外王的理性介入与超越;从美学角度来看,阳明心学对开启晚明美学思潮有着不二之功;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阳明心学的二重性使其教育思想既有其合理性的因素却又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潭。因此,王索。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他是明代最有影响的学者,其武功足以定乱,文治足以的出发点和归宿。
杨国荣的《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揭示了王学融合普遍之理与个体意识。阳明美育观对当代的美育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美育的思维内容与美育的思维形式密切联系,分析王阳明美育的思维方式对理解其美育观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以此为旨,论文拟站在中西比较的立场上分析美育思维方式,从中发现王阳明美育观的独特贡献。随着西方美学思潮观念的引进,学者们对王阳明的研究也萌发了新的态势。王阳明的美育观很明显体现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宋、明儒想是以直觉体验的方式将“内省自察”发挥的淋漓尽致。《论语·学而》中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反省自己,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自己修善成完善的理性人格。从本心的角度阐释行为,主体意识体现在行为的方方面面。这点与西方的直觉主义有着相似之处。其次,王阳明美育观的圆融性思维。在中国文明中,圆的概念无处不在。美育思想中审美与道德的统一,审美主体在道德的影响下做出合乎伦理的行为。西方美学为了阐对王阳明美育观的关注与探讨,无论从哪一处出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