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总结.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2448825550 2014/6/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总结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东南大学在原有工程教育基础上,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确定了目标,制定了实施方案,初见成效。
一、总体目标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我校将深化“产学研、国际化、做中学”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外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一流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师资队伍,共同研究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教学计划,共同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组织考核与评价。
我校“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目前共有17个专业。
力争到2015年,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业领域涵盖我校所有优势工科专业类,形成具有东南大学特色,能够满足未来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二、学校培养标准
根据“卓越工程师计划”国家培养标准,结合东南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国内外学科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1)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与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熟悉并遵守相应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2)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和综合设计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
(3)具有优良的领导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和环境适应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4)具有从事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与经济管理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培养模式
我校“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培养采取本科、硕士、博士三阶段贯通式培养方案,实施分阶段,多出口分流的动态培养机制。其中,本科生、研究生各阶段学生在合作企业实习与实践的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实行双导师制;部分课程或课程的部分内容、实践环节和系列专题,可由企业教师授课,也可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讲授,授课地点可在学校或企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和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是企业的实际项目,即真题真做。部分课程或实践环节要求采用双语或英文教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
四、培养方案
我校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原有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整合相关实践环节,形成了新的企业培养方案。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包括①培养目标,②培养标准,③课程与实践环节教学大纲、要求、内容、教材与资料,④知识、能力与素质实现矩阵,⑤学习与实践计划安排,⑥培养学生计划人数、师资配备、教学与实践条件及其设施,⑦质量标准与考核,⑧管理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