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液氨泄漏应急预案要点.doc

格式:doc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液氨泄漏应急预案要点.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5/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液氨泄漏应急预案要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液氨罐区及脱硝液氨输送管道等液氨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的工作程序。本标准适用于液氨罐区及管道系统突发液氨泄漏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 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 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 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3] 第4号) 《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75 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GB6721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2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91 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352 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 第1号)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13 )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5603 ) 《关于印发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鲁安监发[2009]124 号) 《关于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工作的通知》(威安监发[2010]42 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 3 、概况本公司有液氨槽罐 2个,每个液氨槽罐容积为 50m 3,共100m 3,氨的最大储存系数为 85% , 液氨度 (-10 ℃),二个槽罐最大可储液氨 300 × × = 吨,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标准,已大于重大危险源临界量标准,所以本公司液氨槽罐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4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氨的理化特性液氨危险性类别为第 类,有毒气体。易燃、具有刺激性,对环境有严重危害, 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或爆炸危险,吸入氨气能引起人体严重中毒, 窒息或死亡,液氨可致眼灼伤或失明,致皮肤灼伤。氨气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相对密度 (空气=1)。气氨加压到 ~ 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制冷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 氨的危险特性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 15. 7%~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1 )液氨泄漏危险性:液氨泄漏将会造***员伤亡,根据有关资料, 1吨液氨泄漏并全部气化,半径 48m 内的人员将造成严重伤害。(2)液氨贮存和充装危害性:正常情况下槽罐存在 20% 的气相空间,槽罐内压力是该温度下的液氨饱和蒸汽压。如果未留有气相空间全部充满液体,则在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没有余地,槽罐内压力大幅上升,而液氨的膨胀系数较大,一旦槽罐充满氨, 在0~60℃范围内,液氨温度每升高 1℃,其压力升高约 ~ ,因而过量充装极易发生物理爆炸。(3)液氨的健康危害性: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重度中毒者出现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外露皮肤可出现 II度化学灼伤,眼睑、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能出现溃疡。(4)液氨的火灾爆轰可能性分析: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属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 T1( 电气设备的最高温度 T1 >450 ℃) 组别的易燃易爆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性为易燃,爆炸下限 % ,爆炸上限 % ,引燃温度为 651 ℃。 对环境的危害分析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爆炸危险易燃,其蒸气混合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