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儒家恕道思想三段式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4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儒家恕道思想三段式论文.doc

上传人:tswng35 2021/1/9 文件大小:1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儒家恕道思想三段式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单位代号:10280
分 数:


《儒家恕道思想浅析》论文



儒家恕道思想浅析
教师评语:
姓 名 袁佳佳
学 号 15722872
学年学期 15年冬季学期
任课教师 王有英
摘要
恕道是儒家仁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儒家最根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孔子的恕道观强调“己”“人”关系,就是在不断提高自身德性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儒家的忠恕思想以爱人为外在前提,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在原则,蕴含着伟大的人文主义思想。无论是在战乱频繁、礼制混乱的春秋社会还是在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恕道思想都是提高个人修养和处理人伦关系的基本准则。践行恕道思想对实现个人价值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梳理整个儒家恕道思想的脉络能够使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到恕道思想的全部容,更好地服务现代生活,塑造人们良好的价值观念。由于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种种道德困境和社会问题,正是需要这样一种思想引导人们前行。当然,不同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对恕道思想有所损益,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真正为调节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词:儒家思想;恕道思想;恕道困境
“恕道”思想的形成
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中国儒学文化历经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教化传承和风雨变化,绵延至今。途径漫长岁月,孔子及其弟子缔造儒家学派这千百年来,也创造了许多哲学经典,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作为四大圣哲之一,孔子与释逝牟尼、格拉底、耶稣齐名。孔子是儒家的圣人,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是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一面大旗。在孔子建立的众多伦理思想中,他把“仁”定义为最高的道德行为准则。作为行仁之方的忠恕思想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且一直影响到当今社会的文明。
孔子思想的历史背景
孔子所处的年代是典型的“乱世”,礼乐崩坏,社会文化和道德价值失去了原有的标准和规。民不守法,官不守礼,臣試君,子試父的情况屡见不鲜。社会伦理和国家秩序发生了巨大变革,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面临崩塌和瓦解。社会的进步虽然带来了新的物质文明,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在这个时候,怀着强烈使命感的孔子开始寻求一条能够救民于水火的道路。他一方面肯定礼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创新地思考社会转型时期的出路。孔子看到外在的约束不足以约束百姓,人本身的在力量才是自觉约束行为的根本动力。因此,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让一个人自觉地遵守社会秩序,与人为善,才能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所谓的
“吾道一以贯之”也随之提出。

孔子的恕道思想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基
础上产生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为儒家恕道思想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首先,从殷周王朝过渡到春秋时期也是神鬼论向人道论过渡的时期。在殷商时代,神被奉为绝对的权威,世间万物都由天命所定。《礼记表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到了周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提出了 “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主,周人开始对天命有所怀疑,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被动的受命者,而是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德者能够承天之命,天人关系发生了一些转变。人们的认识不再完全依赖于天,人的主体意识 始萌芽。到春秋时期,神道向人道有了第二次重大的飞跃。
一方面,因为周朝末期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对百姓横征暴敛,肆意压迫,苟捐重税,民不聊生。沉重的践踏使人民开始反抗,人在国家巩固、社会稳定中的决定作用彰显出来。《左传》庄公三十二年中云: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新贵的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强烈要求获得与之身份相匹配的政治权力,诸侯争霸结束了受之于天的天子地位,推翻了天命权威,人的作用进一步被重视起来。
其次,孔子因革损益地继承了周王朝的礼文化,重视人文,以礼教约束百姓。中国古代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国以家为基本单位,有国先有家,国家政权与血缘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诸侯和大夫的选定、等级排序、禅位
继承等都是由血缘宗族决定的。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和国在形式上有所分离,但从根本上没有改变。在周朝,统治者用礼来维护社会生活中的血缘宗法等级。孔子很欣赏并决定追随周朝礼制的道路,维护、实施和弘扬礼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宗法血缘关系引导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