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书信价值浅说 寻霖.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信价值浅说 寻霖.doc

上传人:2286107238 2021/1/9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信价值浅说 寻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书信价值浅说
寻 霖
(图书馆 410011)
〔摘 要〕书信由于其特殊性 , 各收藏单位多未整理编目。它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文献史
料、文学欣赏价值,是图书馆界馆藏有待开发的又一知识宝库。
〔关键词〕 书信
〔分类号〕 G255
书信是因地域之隔不得而述,或因某种缘因不宜面述的两人或多人之间针对某一事因传达信息、述意见的文字往来。在古代,书信有着不同的称谓,如书、简、札、启、笺、帖、表、疏、函、上书、奏议、封事、尺牍、尺翰等。不同的称谓用于不同的年代或不同的通信对象,如帝王的御笔书札,在唐尧、虞舜时期称“命”,夏、商、周时期又称“诰”、“誓”,“诰”以施政,“誓”以治军,“命”以授命。 战国时期,并称为“令”。皇统一,改“命”为“制”。汉朝建立,将“命”分为四种:“策书”专以封侯赐爵,“制书”专以发布赦令,“诏书”专以告谕百官, 戒赦”专以警戒各州各郡。臣子上书天子用以恩或报告灾异的称“章”,用以按劾或上事的称“奏”,用以请的称“表”,用以发表议论的称“议”。上书皇后、太子、诸王的称“笺”。 晋盛行“启”,唐代好称“表”、“状”,宋元则多称“札子”。而民间文字往来,则多称“书”。《文章辨体序说》云:“昔臣僚敷奏,朋旧往事,皆总曰书,近世臣僚上言,名为表奏,唯朋旧之间, 则曰书而已。”虽然书信有着多种称谓
,但至今使用最多,最受人青睐的则是“尺牍”。
在造纸术发明前,人们书写的载体主要是简牍。简主要是竹片,用绳索将许多规格划一的竹片串连起来,可用来书写容较多的文字。 牍为木板,主要用来书写文字较少的公文、书札。汉制,诏书律令之简长三尺,抄写经书之简长二尺四寸,民间书信之牍长一尺,“尺牍”之名由此而来。后逐渐成为书信的代名词。“尺牍”一词现知最早出现于《史记·仓公列传》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又《汉书·游侠传》云“(遵)瞻于文辞,性善书,为人尺牍,主皆藏弆,以为荣。”后世文人编辑书札文字,亦喜用尺牍名集。如周亮工《尺牍新钞》,系集明末清初文人短札;《秋水轩尺牍》,则是清代许思湄自己的往来应酬之作。民国以后,“书”、“简”、“札”等多种名称逐渐消亡,而代之而兴者为“信”。其实“信”指往来文字,古已有之。晋王羲之《杂帖》:“朱处仁今何在? 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南齐书·敬儿传“得家信云,陛下有废立之事”等,皆可为证。现在民间口话中皆单称“信”或“书信 ,而不再单称“书” 。
书信作为一种文体,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勰《文心雕龙·书记》云:“三代政暇,文翰颇流;春秋聘繁,书介弥盛”。与其他文学体
裁相比,书信在形式有着自己明确的特征。一封完整的书信一般应包括称呼、正文、敬语、落款、作书时间五个部分。不同时代或针对不同的收信人,各个部分的写法甚至位置也有所不同,此处不赘述。而书信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书法艺术性、文献史料性及文学欣赏性等方面。
书信绝大部分是由写信人亲笔书写,与书法作品不一样,写信人书写时往往更加自主、随意
,既能体现写信人高深的文化修养,又能表现出写信人深厚的书法底蕴,因此更能表现出书写者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历代供人鉴赏或临摹的法帖中,尺牍即占有极大篇幅。如何绍基书信,其致友人、同僚者,则书写于花笺纸上,字迹工整清晰,绝无涂抹更改之处。而其致弟子之家书,则书写于随意剪裁的毛边纸上,纸幅宽度及每页行数皆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