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诈骗类型(二)
编造学生在学校受到意外伤害,对学生家长实施诈骗。
在犯罪分子获取学生家庭的信息后,利用家长对子女的担心,欺骗家长按指定的账号汇钱。
案例-------2007年云南红河洲一名在南京上学的女生因手机被盗,被犯罪分子在手机上获取家里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告知家里,孩子被车撞,现正在医院抢救,“他是孩子的老师”,请家长按指定账号汇款8万元,否则孩子有生命危险。家长接到电话后,心急火燎赶到银行,及时把钱汇出,在放心不下的情况下,风尘仆仆地赶到南京,到学校后女儿安然无恙,方才知道被诈骗。
父母的担心
诈骗类型
2021/1/14
1
诈骗类型(三)
电话短信诈骗-------获取家长手机号码发短信给家长按指定账号汇款。
案例----某院发生多起学生家长被诈骗,电话内容是“爸爸或妈妈,近段时间我们宿舍发生偷盗,生活费及很多物品被盗,请给我按***账号汇款”。
湖南湘潭的学生小覃是武汉某高校学生。去年暑假后来汉上学,小覃独自一人乘火车。对面一位20多岁的年轻小伙主动和小覃说话,自称也是湘潭人,在武汉另一所高校上学。小覃和这位“老乡”相谈甚欢,为便于长期联系,小覃不但给了自己的手机号码,连老家的电话也告诉了对方。
    车到武汉,二人依依道别。在去学校的公共汽车上,小覃突然接到一条短信“通信公司现在将对您的手机进行线路检测,请您暂时关闭手机3个小时。”小覃信以为真,立刻将手机关了。
    第二天,小覃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才得知前一天家中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对方自称是乘务员,说小覃得了急病,急需做手术的钱。小覃家人给小覃打电话也不通,焦急万分、不辨真假,只得汇了款。小覃这才明白,在火车上遇到的是个骗子。
手机短信诈骗
诈骗类型
2021/1/14
2
诈骗类型(四)
“掉地捡”诈骗----道具:一张真币包着一捆假币、假金项链等“财物” 。嫌犯通常有2至3个人,有时也会男女搭档行骗,他们事先掉下“财物”设好陷阱,等有人捡起“财物”,便上前提出见者有份,要与受害人平分财物,然后再伺机诈骗受害人的钱财。
某高校2006年新生刚开学时,一位家住“昭通”的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报到,在“昆明南窑”火车站下车时,被诈骗1万多元学费。
在上海某大学一女生在地上捡到一皮包,打开一看里面有10匝成捆的100元人民币,正在这时一男青年也说,两人看见要平分,正在两人正准备分钱时,匆匆走来一个看上去象很有钱的男青年,问他们是否捡到一个皮包,捡钱两人说没有,过了一会儿两人说到僻静处分钱,但“说丢钱人”一直尾随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