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叶嘉莹评《古诗十九首》【二】.doc

格式:doc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叶嘉莹评《古诗十九首》【二】.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5/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叶嘉莹评《古诗十九首》【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叶嘉莹评《古诗十九首》【二】《西北有高楼》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在艺术上比前边那几首更富于曲折变化,而且带有一种象喻的意味。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 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 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 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 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 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中国旧诗有一个传统: 它的文字本身往往就能引起人向某一个方面的联想。上次我说过,《青青河畔草》那一首中所用的“青青”、“盈盈”、“皎皎”、“娥娥”等词语,在诗中培养出一种外露的、不甘寂寞的气氛。而这首诗与那一首不同, 它的开头第一句“西北有高楼”, 就把人引向一种脱离世俗的高寒境界。因为, 中国在地理形势上是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是寒冷的, 东南是温暖的。所以在中国的旧诗里,一提到北方或西北,就给人一种高峻、寒冷的感觉。同时, 高楼形象的本身, 也往往代表着一种孤高并与世隔绝的环境。李商隐有—首诗说: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 当秋雁开始从北向南飞的时候, 叫了一夏天的蝉也就停止了喧哗。诗人也许是真的听到了雁声, 从而内心就产生了一种从喧哗到凄清, 从炎热到寒冷的感受, 而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一种摆脱了世俗喧嚣的境界。高楼浸在如水的月光之中,不但高寒, 而且晶莹皎洁。“青女”是霜神,“素娥”即嫦娥, 都是居住在高寒境界里的人物。她们不但能够耐得住寒冷、孤独和寂寞,而且越是寒冷、孤独、寂寞,越是能够显示出她们的美丽。尽管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联想,但“西北有高楼”这几个字毕竟还只是一个理性的说明, 这是不够的, 他还要给你一个更具体的形象, 那就是“上与浮云齐”。“齐”是平的意思, 那西北的高楼和天上的浮云一样高! 这真是一开口就把人的目光引向半天的高处。这里这种境界,与《青青河畔草》的那种气氛显然不同。古人写诗的时候,如果是写一个女子, 往往先写她出现的背景和气氛, 而这些是和人物的品格结合在一起的。李商隐写一个女孩子说“碧城十二曲栏杆”,你想一想, 居住在这样美丽环境之中的女孩子, 她的内心应该有多么美丽、委婉! 而现在我们这首诗中还未露面的女子,她所居住的环境不仅有“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的高寒,而且也有“交疏结绮窗, 阿阁三重阶”的美丽。“疏”,有“通”的意思, 是怎样的“通”呢? 就是“刻穿之”。中国旧式房屋的窗户都是木头的,上边有窗格子。讲究的木窗, 上面的窗格子往往雕刻出弯弯曲曲的花纹。这花纹当然是刻通的, 而且互相交叉, 所以叫作“交疏”。“绮”是“文缯也”。古代的丝织品, 没有花纹的是素绢, 有花纹的就叫文缯。那么“结绮”是什么意思呢? 李善的注解说是“刻镂以像之”, 就是说, 那木窗棂上刻出来的花纹就像丝织品上织出来的花纹一样美丽精致。但也有人认为, 这个“结绮”是指用有花纹的丝绸制做窗帏系在窗前。诗歌可以有多义, 这样讲也是可以的。总而言之,“交疏结绮窗”这五个字给人一种精致、美丽的印象, 而这里边实际上也就包含了对人物形象品格的暗示。“阿阁三重阶”的注解比较复杂,李善引了《尚书中侯》里的一句话“凤凰巢阿阁”, 又引了《周书》里的一句话“明堂咸有四阿”。明堂是一种很高大的建筑,古代各种重大的典礼活动都在明堂中举行,而明堂一般都是有“四阿”的。郑玄《周礼注》说, “四阿”就是后来的“四柱”。其实,我们也可以不必做这么详细的考证,总之凡是能够称为“阿阁”的, 必然是那种很高大的建筑, 而且不会只有一层。这个“阿”字, 就是极言其高大的意思。秦始皇曾经盖过一个很高大气派的宫殿就叫作“阿房宫”,那么什么是“三重阶”呢? 中国古代建筑是很讲究的, 它不让你笔直地一口气走上去, 而是走上一些台阶之后就有一个平台, 你可以休息一下再向上走。而且, 古人说到三和九这两个数字的时候常常不是确指, 而是极言其多。“阿阁三重阶”, 并不一定只有三层, 它可以有很多层平台, 所以这五个字给人的印象是极其高大雄伟、富丽堂皇。现在你看, 楼中女子还没有出现,她所居住的环境已经渲染出一种背景和气氛了。“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写得非常好。那悦耳的声音是从“上与浮云齐”的高楼上飘洒下来的, 你要知道, 越是那种高远渺茫、难以得到的东西, 才越容易引起人们的追求与向往。音乐, 本来就是一种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古人常说:“闻弦歌而知雅意”, 所以才有“知音”的说法。“音响一何悲”, 说明楼下的听者已经受到“弦歌声”的感染,和楼上的歌者产生了共鸣,在心境上打成了一片。下边他说:“谁能为此曲, 无乃杞梁妻?”你要注意,这《古诗十九首》有时候写得实在很妙,像这个地方,就发挥了一种不受拘束的想像。因为, 这首诗里一共写了两个人物: 一个歌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