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学科带头人课题研究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科带头人课题研究方案.doc

上传人:1314042**** 2021/1/16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科带头人课题研究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选题背景和研究价值
(一)选题背景
1、基于文件精神。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谈及识字教学时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2、基于汉字听写大会的启发。去年暑假,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我对汉字的重新审视。汉字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是人类文明、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它以其优美的形体和精深的内涵独立于世界文字之林,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观赏价值,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所以,识字教学不应当仅仅是把汉字当成记录语言的工具来学****而要让学生在学****汉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美丽与魅力。
3、基于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思考。去年,我在参加国培时,通过网络聆听了北师大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王宁老师的讲座;今年三月份,又去杭州观摩了广西师范学院黄亢美老师的字理识字课堂教学,认识到汉字的形体中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进一步感受到汉字鲜活的生命力。汉字是有灵性的,是有温度的,它们的美应该让每一位学生去感知。但是,有的教师在运用字理识字过程中,机械套用,无视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造成了学生学****的额外负担。
4、基于教学现状的分析。2011版课标把识字写字教学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结合课程标准的学****我们教研室在全县做了一次“小学识字写字教学分片区观摩活动”,发现了识字教学的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识字教学的内涵太过狭窄。教师一般都是为了识字而教识字,只要达成学生会认和会写的目标就万事大吉。对汉字的间架结构,布局规则很少去讲,连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摆笔顺,教师在课堂上也做的很少,更别说汉字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教师把汉字教死了,把学生教呆了,这样的教学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识字失去了兴趣,更不能为阅读和写作奠基。
(2)教师识字教学随意性强,完全忽视汉字的构字规律,凭借自己的感觉去教学。比如教学“兵”字,让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丘”+“八”字,这虽然达到了识记的目的,但是,不能让学生从字理上去引申和拓展。其实追其字源,“兵”字上从斤,底理从两个手,就是两个手拿着一个斤,斤表示斧头,而斧头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武器,古代经常用斤的本意是武器的代表。因此从源字的构形上看,这个字的本意是武器。我们在掌握字形的本义后,就能将一串引申意义联系起来,如:“纸上谈兵”、“兵不厌诈” “短兵相接” “兵来将挡”等,这比单个记忆掌握要牢固有效得多。
(3)重视字音、字形教学,忽视字义教学。课堂上,教师把大量时间用在正音及干巴、生硬的左右、上下、半包围等简单结构的分析上,却不去关注对字义的引导,无视汉字的生命活力和文化价值,学生死记现象严重,正是理解的缺失造成学生的快速遗忘。
(二)研究价值
1、教师对汉字特点的了解,增强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师对汉字特点有了深入理解,就可以追根溯源,科学有效、深入浅出地教学生识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识字学****的兴趣,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3、教师运用汉字特点灵活教学,避免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度拓展,占用了学生的有效时间。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